吉林省施行“禁塑令” 能否倒逼公众“拎起菜篮子”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5-01-05 14:07:3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谨防成为“一纸空文”

  与往常的一些“禁令”一样,吉林的这个“禁塑令”也引发了各种担忧和质疑之声。比如,有人担心商家不遵守规定,有人担心政府执法的力度不够,有人担心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不足,等等。

  在光明网网友何勇海看来,“限塑令”升级为“禁塑令”的确彰显了治理“白色污染”的决心,但能否达到倒逼消费者“拎起菜篮子”、“提起布袋子”的预期效果,前景恐怕并不乐观。起初,为了治理“白色污染”,国家出台了“限塑令”,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商家的变通行为却随处可见。吉林的“禁塑令”是“令行禁止”,还是步“限塑令”的后尘,仍有待观察。

  长江网网友霍计武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分析说,之前的“限塑令”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限塑令”本身不够具体,缺乏配套措施,比如如何“限”、依照什么标准进行处罚、罚款多少等,都没有详细规定,以致可操作性不强,难以落地;二是由于相关的宣传不到位等原因,“限塑令”的实施没能得到广大群众的主动配合。而今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看上去非常严格的“禁塑令”也难免会“雷声大雨点小”。

  禁令之下,替代方案在哪儿?这个问题不解决,“禁塑令”会不会流于形式?还有一些网友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凤凰网网友郑金仔就表示,把“禁塑令”执行好,还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要提供好替代服务。一些国家的“禁塑令”之所以执行得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在“禁塑”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了相应的替代服务。他表示,如果没有替代服务,“禁塑令”就成了单纯的“堵”,其造成的“不方便”,势必会严重消减其功效。

  让“禁塑令”先飞一会儿

  对于出现的各种质疑和担忧,新华社记者张建发表评论说,这些质疑和担忧,源于人们对于规定执行效果有着很高期待,源于公众对治理“白色污染”的热切关注。他认为,有关部门对此应给以充分的理解,但不能因噎废食。

  的确,任何法律法规的落实、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妨让“禁塑令”先飞一会儿,以便有关部门和民众在实践中关注其落实过程,观察其落实效果,并根据发现的实际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集思广益,共同努力,让“禁塑令”不断得以完善,真正得到落实。

  其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任何一项新的政策和措施都有可能像吉林的“禁塑令”一样,一开始并不完美、完备,在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有人选择一味地求全责备,从一开始就戴着有色眼镜去批判、去否定,也自然会有一些人以理性、宽容的态度去观察、去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有效的建议。而实践早已证明,后者比前者更有意义、更加重要,也是公众应该有的态度和做法。

关键词:吉林,禁塑令,白色污染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