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索礼露骨行径其来有自
近日,因教师节学生未送礼物,哈尔滨依兰县高级中学一女班主任冯群超训斥学生一节课——“穷、抠、不要脸”,“一群废物”。随后该班学生凑钱贴班费为其买礼物。12日,依兰县教育局通报称,已令涉事班主任退回礼金礼物,撤销其班主任职务停止教学工作,此外该班主任与校长均行政记大过处分。(9月14日《南方都市报》) 由于网络的强势介入,一场教师索礼闹剧,最终引发轩然大波。一段现场录音,忠实还原了事发之初的情景。此番依兰高中的故事,将原本隐匿的课堂阴暗面,毫无保留地公诸于众。其间震撼,可以想见。 不知何时起,教师节已有“送礼劫”之势。年复一年,围绕礼物“授受”的不同桥段,已然演变成经久不衰的行为艺术。一样的教师身份,不一样的个体选择。教师节,见证了太多世间万象。身处其间,有人游刃有余,有人局促不安,更有甚者气急败坏,乃至最终酿成大祸。以此比对,撕下脸面、“伸手去要”的冯老师,显然并不精通收礼游戏的精髓。其笨拙而露骨的嘴脸,只能说发力过猛而技巧不足。 严词厉色“暴力索礼”的做法,始终还是太低级。更多的教师,在教师节里,和颜悦色谈笑间就能赚得盆满钵满。最可怕之处恰在于此,灰暗的送礼环节,成了教师节“节日文化”的固定部分。所谓对错立场变得模糊不清。就此而言,冯群超的最大失败恰在于,打破了那种心照不宣的默契秩序。她的那些不堪的辱骂,让公众的是非意识猛然觉醒。 冯群超粗鄙索要的嘴脸,让人觉得不可接受;而那种普遍流行的一团和气的送礼之风,却被很多人当作理所当然。但其实,这两者之间有任何根本的不同吗?不正是后者的负面示范,诱导了前者的失态失控吗?须知,教师节的送礼传统,核心便是你情我愿、只做不说。深谙此道者,便会左右逢源。不得要领者,难免千夫所指。也恰是在此语境内,净化教师节的行动,虽然每年皆有,但总是无所作为。 教学过程的相对封闭,教师在课堂内的绝对主导权,让家长们总是去想象、放大可能的“施害”或“关照”情节。这种情感基础,推动着他们默认并维系着,那种暧昧的送礼文化。正是这种畸形的“文化”,极易让诸如冯群超一类的失意者,心理失衡、言行偏激。就这样,反思一位教师的荒诞行径,终究要厘清可能的前因后果才是。(蒋璟璟) |
关键词:教师节,索礼,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