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长城时评

如何根治屡审屡犯的“牛皮癣”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汪金友 2014-07-08 08:55:0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李克强

李克强。(资料图)

  ●汪金友

  在7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计署负责人汇报了对一些部门的审计情况,并列出了存在问题比较严重的部门和单位的名称。这些部委的负责人,也都在现场聆听。汇报结束后,李克强总理翻着手中的材料问:“这里面‘点’了一些部门的名字,有人要‘申诉’吗?”全场无人回声,只有几个人点头,表示“认账”。接着,李克强提高了语气强调:“这次的审计结果,有些是新问题,但大部分都是老毛病,像‘牛皮癣’一样‘屡审屡犯’。这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7月3日《京华时报》)

  李克强的话,可谓一针见血。有些是新问题,但大部分都是老毛病。前年有,去年有。今年还有。不是没有发现,也不是没有整改。只是所有的发现和整改,基本都走了过场。每年公布审计结果的时候,这些存在问题的部门,都虚心地接受,积极地表态,或者写保证书,或者立军令状,表示一定改、坚决改、彻底改。此后,他们也确有行动,开会、讲话、发文件、成立领导小组、制订规章制度。然后树典型、作汇报、发消息,看着跟真的一样。

  但到下一年审计的时候,这些问题却大都依然还在,有些甚至更严重了。屡审屡犯,屡犯屡审,审归审,犯归犯,审的雷声很大,犯的无动于衷。在老百姓眼里,就像演戏,年年登台年年唱,年年还是那个样。

  我分析,这些问题之所以成为屡审屡犯的“牛皮癣”,主要原因可能有三:

  其一,处于“灰色地带”。不该办的事办了,不该花的钱花了,但却没有直接装入个人腰包。如果贪污或者受贿,肯定属于“黑色地带”,谁也不敢包庇和饶恕。而超标和浪费之类,则属于“灰色地带”。违规违纪的数目虽然很大,但大多都是集体决策或职务行为。比如坐车超标、招待超标、考察超标、大楼超标、设备超标等等,按照以往的惯例,很少追责追到个人头上。

  其二,赖于“法不责众”。很多部门和单位的经济问题,都是这些部门和单位的全体员工共同受益。有不少的国有企业,一年给内部职工滥发福利的资金,就达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如果按照规定严格追究,发的有责任,领的也有责任。你把自己和家人吃饭、买衣服乃至给孩子买奶粉和尿布的钱,都开了发票到单位里去报销,能说没有责任?但正是这“人人有份”,也成了单位领导的“安全帽”和“挡箭牌”。

  其三,缘于“追不到底”。审计的职能,只是发现问题。他们经过认真查账,然后大喊:“这条河里有很多的鱼,而且还有大鱼!”可是,谁去捉鱼?谁去处理这些鱼?很多外边的人想去捉,可又没有这种权力。有权力也有职责的人,随便撒了两网,就干别的事去了。没有人盯在这儿,没有人守在这儿,没有人追到底,更没有人严厉制裁这些鱼,只让他们“自我整改”、“下次注意”。

  要根治屡审屡犯的“牛皮癣”,就必须有人承担责任。不仅承担经济责任,而且承担政治责任。一个部门或单位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就证明这个部门或单位的主要领导,根本不具备为民当家的素质和为国理财的能力,怎么能还让他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工作下去?自己不辞职,也应赶他走。

  再就是审计之后,要有人去盯住这些问题单位。该立案的立案,该调查的调查,该停职的停职,该退赔的退赔。如果发现过去已经发现,而现在依然不改的问题,就要追究某些监管部门的“漏管”之责。

关键词:审计,屡审屡犯,监管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