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下跪借钱治病”悲情如何消解?

来源: 羊城晚报 作者: 杨朝清 2014-07-06 09:27:5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眼球效应时代,下跪成为表达利益诉求的一种手段。一方面,非下跪不足以抒情,下跪具有“示弱”作用;另一方面,非下跪不足以维权,下跪具有利益博弈的功能。这一次,“下跪借钱治病”打破常规,以剑走偏锋的形式,让人们看到弱势群体“无钱治病”的艰辛与悲情。无路可走的莫向松,试图通过表演性博弈来争取舆论同情,从而将公众注意力转化为道德压力,最终达到争取社会支持的目的。

  从法律上看,富豪刘畅并没有借款100万给莫向松的法定义务;换言之,莫向松携14人集体下跪颇有“道德绑架”的意味,是一种错乱的利益诉求。只不过,这种“点名借款”并非为了追名逐利,而是为了“活下去”——倘若不是被逼无奈,一群大学生怎么会通过矮化自己的方式来“求关注”?

  面对白血病、癌症等重大疾病,依靠弱势群体的家庭力量往往力不从心;对于这些“有病无钱治”的弱者来说,“希望的稻草”就在于通过制度“补血”和公众参与的方式,为他们搭建社会支持平台。具体来说,要健全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通过“制度兜底”的方式,为公众提供覆盖面更广、更加完备的医疗公共服务;也需要让慈善公益的力量汇聚,通过聚沙成塔、众人拾柴的方式对弱势群体进行民间帮扶。

  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面对“下跪借钱治病”,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地围观、不能麻木冷漠地批判指责;而是要从共同体意识和公共精神出发,伸出援手。毕竟,每一次举手之劳,都可能点亮并温暖别人的世界。(杨朝清)

关键词:下跪,借钱,治病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