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这个“城市的良心”到底怎么了
城市规划建设最需要的是“下水道市长”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过,如果你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怎么分辨它是否发达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来一场大暴雨,下它两三个小时,然后你拿把小雨伞出去溜达,如果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这一段文字很经典,中国的确是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到城市里去“看海”。尤其是在深圳这一座窗口式的现代化都市里,下水道方面的缺陷让这座城市露出了“现代化西服”下的“底裤”。深圳官方对此的解释是苏联模式“惹的祸”,这样的解释虽然让人感觉错愕,但事实上却是如此:在下水道建设方面,国内很多地方都是沿用“苏联老大哥”的理念和理论。上世纪80年代,深圳建市初期也是采用了苏联的城市建设理念。而苏联的地理环境是地处高寒、降水量小,中国全盘复制他们“地下管网式”的排水设计,就遗留下诸多问题。 然而原因正确并不代表着事实合理,雨果说“下水道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良心”,此言非虚。一个有良心的人总是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而完善的排水系统则是应对暴雨袭击最有力的途径,以深圳为代表的这一批城市知道苏联模式的短板,却没有做好改善预警,由此才给自身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城市管理者的“良心”何在? 深圳一年一遇的排水系统是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统对于一年一遇的大雨难以抵御。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城市经济发展,但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之时,排水系统却依旧停留在苏联时期,为何如此?原因很简单,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的观念,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属“地下”范围,相关政府部门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自从北京的那场“遥远”的暴雨风波之后,中国城市需要下水道市长的呼声越来越高,官方层面应该给予积极回应。我们也应该看到,排水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正日益被各个城市建设者所重视,其在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从饮用水的污染,到不断发生的城市内涝,排水问题已经与人民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密不可分。 而历朝历代,“争言水利”,治理河道,防患洪涝之害,都是吃苦出力的事,这就需要有担当的下水道市长。基于此,有关部门应当纠正偏颇的政绩观: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与良心,评价一座城市的优劣,不能只看地表,更要看地下。“只看地表,不看地下”,恰恰正是我国城市频繁发生内涝的症结所在。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不能走偏,面对太多历史欠账,我们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善待“城市的良心”。(钱兆成) |
关键词:深圳,暴雨,内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