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渤海观潮

院士光脚穿布鞋做报告走红 为啥引发网友关注

http://www.hebei.com.cn 2014-04-25 14:1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以貌取人,据说是一种不恰当的做法。但这一次,公众似乎异常乐意做一回“以貌取人”的事。

  一张“院士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这位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穿袜子的老人不是来做脱贫报告的,而是一名中科院院士、我国遥感学界泰斗李小文。网友说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看着像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即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在《新京报》上,李计伟试图解答光脚院士爆红的原因,他认为这是在于其衣着外表的无光彩不光鲜与其学问境界的灼灼光华之间的强烈反差。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儿,爱面子,讲排场,喊口号,走形式,虚荣浮躁弥漫,金钱物质流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学术界也不能幸免,有的教授西装革履,头发光亮,以赚多少钱来确定师生关系者有之;有人为了评个院士,当学术包工头,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为了名为了利无所不用其极。难怪乎人们在看到光脚院士的照片时,一致认为,他真实,不虚假,他诚实,不虚飘,他自然,不做作,他知性,不糊涂。

  光脚院士的走红,的确让评论员们联想起种种象牙塔里的腐败,因此不免以此拿来作为对学术界的吐槽。张军瑜在《太原晚报》上抱怨道,中科院院士,在国人的心目中曾经很神圣。但是这些年,随着一些类似于贿选等等负面新闻的不时出现,中科院也开始有点儿跌落神坛的意思。这些年来,从神坛上跌落下来的,也不只是中科院院士,这是好多社会领域的共同现象。

  郑晖同样在《青年时报》上写道,近些年来,论文造假、科研腐败、院士官员化……这些现象让很多人意识到,院士或许远没有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纯粹。光脚院士走红,其背后凸显的是人们对当今学术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媚俗的现状的不满。他认为,李小文的出现正填补了人们对真正学术的期待、对学术大师的饥渴。李小文“神一样的存在”,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学术界种种亟待整治的乱象和对学术回归本质的迫切期待和呼吁。真正值得钦佩的学者,是能够怀着对学术的敬畏之心,摒弃浮躁功利的心态,拥有学术情怀,用学术成果来丈量自己的人格高度的人。

  有人不满足于仅仅以李小文来拷问学术圈子,他们更乐意拿他来比照官场种种。冲在最前面的当属《人民日报》,来自杨凯的文章也获得了网络最多的转发率。他表示,在看惯了学者西装革履、高谈阔论的时代里,李院士简约朴素的形象与朴实无华的谈吐,实在是我们与纯粹的一次邂逅,让我们在“高大上”“白富美”“小清新”的围裹中,感受到了纯粹的力量。文章以排比句写道,对领导干部来说,纯粹是焦裕禄顶在腹部的钢笔帽。对一个有信仰的党员来说,纯粹是陈望道的墨汁。最后指出,其实,纯粹离每个人都不遥远,也许就在一念之间,我们常常与之相遇,只是别在不期然间放手。

  同样要借李小文的光脚,以浇对官员作风不满之块垒的,还有东方网上的张传发。他问道,“光脚院士”走红,谁该脸红?这里,并不是说我们的官员一定要“穿布鞋、不穿袜子”,而是说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应该“简约”。有的地方,地市级的官员,年岁不高,身体健康,却配一个“生活秘书”而专门为其“拎包、拿茶杯”;有的官员,外出办事,十里八里的路程,明明有公交车通行,但无单位公车专送就是不出门;如此等等,他们的心思,不是一心想把工作干好,而首先想到的“面子”,想到的是“排场”,他们的工作作风与李小文的“朴实无华”相去十万八千里。“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但是也不乏有人对舆论集体“以貌取人”的做法抱有质疑。“光脚院士”是不是就是我们寻找已久的那位大师?龙敏飞在《新文化报》上表示:外表光鲜亮丽也好,邋遢不堪也罢,都只是外在的形象,看一名科学家,还应该看其内在的东西。外表不是重点,内容才是关键。关注一名科学家,最该关注的是其科学成果,看其有没有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改变,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显然比外在的形象更加重要。他表示,别把光脚穿布鞋当大师的写照,在一片点赞声之下,这个常识有必要重申。

  看起来,然玉显得更加不以为然。他在《潇湘晨报》上直陈“布衣院士”中那些被想象的模糊影像:读图时代,正滋长着一种莫名其妙的自负,是这个年代对“注意力”最隐秘的谋杀。民间的说教者,将那些正确而浅薄的见解,包裹在所谓“热图”之后,如心灵鸡汤一般浇淋到公众身上。由“靓丽女工”而见质朴无华、清丽纯秀;由“黑衣布鞋”而见不慕名利、大师之气———凡此种种,无非是一厢情愿的幼稚想象。穿着简朴、不拘一格的李小文,在网络的叙事方式中,瞬间变得形象伟岸不少,同时被提取了太多的道德亮点。但又有谁知道、又有谁在乎,这一连串的解读、礼赞,是否精当准确呢?谁也不会计较真相,谁也不会查勘细节。网友们所热衷的,终究是抢夺塑造“偶像”的生产权、争取教化世风的话语权。但最终,不过是加剧着固有的俗媚而已。

  或许然玉的判断自有其理。但是当我想到那句“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最大的秘密”,也不由认为,无论如何,公众传播必然也自有其可循的规律,有可以探究的兴趣与秘密。(杨耕身)

关键词:院士,光脚,穿布鞋,作报告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