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脚院士”爆红的个性期待
连日来,一张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爆红网络,一篇5年前介绍他传奇经历的文章也一起走红。 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一样,李小文其貌不扬,率性不羁,每天能喝一斤二锅头。他给受众的第一个感受,是其真实得像水一样透明的纯粹。在人们围观这种纯粹的背后,还有一种别样的心理期待。这种期待,就是对张扬个性、追求多样、拥抱自由的集体认知。 李小文智商很高,但他从小就不是一个“乖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也只求及格。这个“毛病”在他成为中科院研究生、被公派到美国深造之后,还在继续发酵:考试成绩从不追求满分;他的专业是遥感,却把大量的业余时间花在读金庸小说上;他看上去似乎没有远大志向,学的是电信专业,却因写了一篇反驳姚文元《评海瑞罢官》的文章,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农场,他也随遇而安。高考恢复后,他决定报考研究生的主要原因,是要争口气,回应周围众多人讥笑与挖苦。在美国完成学业后,他也曾想过留在异国他乡,但公派留学花的是老百姓的钱,为了良心得到安宁,他回到祖国。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李小文。但这些没有影响李小文成为一名科学家,成为一名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这种真实反而强化了人们对李小文的喜爱。 我们当然不能武断地说循规蹈矩就一定不好,也不能简单地说李小文就值得大家去仿效。只是,一个民族需要创新,创新需要千万人才,人才成长的道路和他们展露才华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多样性、个性化、差异化,恰恰是人才的本质特征。在思维方式上、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在一些行为规范上,如果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无疑会扼杀青少年乃至成年人激情飞扬的创造活力。 一些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在性格、行为方式、甚至在身体特征上都有些异类。数学天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纳什,苹果帝国的缔造者乔布斯,他们从小都比较任性孤僻、狂妄自大。比尔·盖茨为了迅速抓住微软的发展机遇,在大三时放弃了哈佛的学业,最初也曾令众人不解,好在他们坚持了这种“怪异”,社会包容了他们的“怪异”,他们最终迸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创造能量。 包容就是阳光雨露。没有社会的包容,就不会有创新型人才层出不穷地涌现。社会包容的根底是自由。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回望改革开放的历程,多样性与“自由度”的拓展就是成就辉煌的重要因素。没有“自由度”,哪会有经济的澎湃活力?没有“自由度”,哪会有五彩缤纷的生活?没有“自由度”,哪会有李小文光着脚步入神圣的讲坛?“自由度”需要拓展,需要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 |
关键词:光脚院士,中科院,李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