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教育科技

多方反思才可杜绝“歧视教育”

http://www.hebei.com.cn 2013-09-16 10:5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武汉一名约七八岁的男孩,大哭大闹不想去上学,不论妈妈怎么劝说,甚至是物质诱惑,其都不吃这一套。妈妈气急了,指着路旁的环卫工说:“不好好读书,以后只配扫大街。”家长如此激将法,让路过的市民感到气愤。(9月15日《武汉晚报》)

  张亚莉:这位母亲的“反面教育”,必然难逃非议。一来,当街歧视环卫工,不但环卫工听到了,心里会很不舒服,旁观者也看不下去;二来采取诋毁他人职业的方式来激将孩子,势必影响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朱忠保: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否恰当,这里不说。但这位妈妈只不过说了一句大实话。虽说职业无贵贱,但现实中对环卫工另眼相待的人恐怕不少。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工作环境和待遇都难以让人“亲近”,甚至还有人说:“我不丢垃圾,你就要失业”,在骨子里瞧不起环卫工。因此,在评判个案之外,每个人都不妨扪心自问,我们真正尊重他们吗?

  堂吉伟德:事实上,类似的偏见与歧视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每个人都在不经意间扮演着伤害者和被害者的角色。城乡之间、身份之间、行业之间、职业之间甚至性别之间,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涉及于社会的每个角落,工人瞧不起农民,官员看不起工人……这位母亲的快语所对应的社会土壤,当应该引起警惕。

  朱忠保:首先在制度上就应该反思是否存在人为的歧视制造因素。家长的教育方法可能还只是个人选择,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意见,但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却能直接影响人们的观念。可以说,家长扭曲的价值观,来自于社会的现实,并非天然带来。如果不能在收入分配和公共服务上实现更为公平的制度规范,那么类似的“歧视教育”,就永远不会退位。堂吉伟德:必须重视的是,“不念书只配扫街”式励志的行为固然值得指责,但作为基础的社会环境更值得思考。除了对公正性制度的呼吁,对个人而言,扪心自问与三省吾身,远比单纯的道德指责更加重要。因为现在不需要“五十步笑百步”的道德参照,“从自身做起,从现在改起”的社会自觉才是看得见的改变。

关键词:歧视教育,环卫工,扫大街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