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与丐者应享有平等的读书权利
“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离开。”拾荒者和乞丐进馆阅读遭到市民投诉,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如是回应。“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图书馆可能是唯一可以消弭与富裕阶层之间在知识获取上鸿沟的重要机构”。近日,褚树青的这番话再次在网络引发热议。昨日,@人民日报编辑发布“杭州图书馆10年不拒乞丐 唯一要求是洗手”,这条微博在短时间内被网友疯狂转发了近万条,评论近2400条。不少网友对杭州图书馆的做法赞叹不已,称其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9月10日人民网)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文明的产物,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保障着每一个公民自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任何人在享受图书馆服务上都是平等的。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从2003年起,犹如“天堂里的风景”的杭州图书馆连续10年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者、拾荒者同其他市民一样,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享受着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 史上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很多,例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这足以说明读书对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政府提供免费阅读,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平等地享有精神富有、获得社会公共资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知识的普及,离不开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公共图书馆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为市民打开了一扇终身学习的大门,各种教育背景、文化层次的人,都可以来这里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它向所有市民敞开,大家前来碰撞思想,分享快乐,使市民文化得到发展,公共精神得以培育,公共理性获得生长。它也像家一样舒适温暖,让市民获得身体和心灵的休憩。 “公共”,体现了社会公共资源的公益性、平等性和社会服务性。乞丐、拾荒者、农民工、困难户、老年人、低龄儿童等等所代表的群体,也都是图书馆共享、多元精神不可或缺的部分,开放书架上的图书同样等待着被他们利用,与他们结缘。无论是儒者还是丐者,在获取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他们同样享有读书的权利。正如首都图书馆倪晓建馆长所说:“儒者丐者一概欢迎。” 笔者认为,杭州图书馆十年不拒乞丐的做法,也正响应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走群众路线,市民共享精神文明财富,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沫水心) |
关键词:杭州图书馆,拾荒者,乞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