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为何觉得很自卑?
一个人有这种想法不足为奇,一个时代有许多人都这样想,那就是社会分配机制和评价机制出了问题。 赵国忠是商水县某村人,从小吃了上顿没下顿。初中毕业后他在北京等地打工,挖缆沟、搞建筑、当保安。20岁时他回到漯河靠卖老鼠药稳定下来。后来虽然结了婚、有了固定门面房、住宅房和不菲的收入,但仍然由于从小卖老鼠药而自卑一生,连亲生儿子都看不起他。为了证明自己形象的高大,就参加搏击训练,自费参加《武林风》百姓擂台赛,还两次见义勇为救人于危难。为了获得表扬,他找记者,自己掏钱做好锦旗请求被救者送到家里,还多次到市公安局和报社请求证实和表扬……(新闻报道详见昨日《大河报》A21版) 这个故事让人觉得离奇又好笑,仔细想一想,又会为这个父亲感到委屈和酸楚。 对于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农村年轻人来说,现在不但结婚、生子,而且有房住还收着房租,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俨然一个白手起家、自我奋斗、富有家庭责任心的成功人士,怎么能会几十年如一日,背上了“卖过老鼠药,感到一生自卑”的沉重包袱?更不解的是,做儿子的不但不为自己这个“发家致富”的父亲自豪,不但不知道感恩戴德,而且一直瞧不起父亲,使自己的父亲不得不用参加搏击、见义勇为等行为“求人表扬”…… 其实,这事也并不十分奇怪,如果仔细想想,就会明白类似这位父亲的“自卑者”其他地方或行业也不少,只不过不像他这样极端罢了。比如,有的有正规编制的年轻环卫工人,自己宁愿拿出一半的工资雇佣一个老年人替自己扫地;如不少年轻人宁愿以月薪千元的待遇在小民营企业的办公室内当“蚁族”,而不愿到建筑队等企业去拿四五千元的月薪……为何?因为他们害怕像那个父亲一样,即使挣了更多的钱,即使对家庭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也会觉得自卑,会被人瞧不起,总是伴随着失败感! 一个人有这种想法不足为奇,一个时代有许多人都这样想,那就是社会分配机制和评价机制出了问题。我国自古就瞧不起生意人,认为最体面的是“读书做官”,到目前,这种思维仍然没有排除,所以,能当公务员就不做商人,能啃老的就不去白手起家,能坐办公室的就不去搞敲门求人的推销工作。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利用法律等改变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必须利用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劳动保障,让最底层的劳动者产生平等感,拥有更多的尊严。
|
关键词:白手起家|成功人士|自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