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的春晚相声小品让幽默更筋道
还有一个问题也需要厘清,虽然春晚高层和冯小刚提出了相声小品不能束手束脚,要解放思想,颂赞歌的作品一律不要出现,最喜欢带尖带刺,有棱有角的作品,但是究竟带尖带刺几许,有棱有角到何种程度,也需要给个边界,否则就容易又遭受到审查瓶颈问题。这种担忧是有根据的,2013年1月18日,因为无法调和的“洗浴中心”,赵本山带着小品《中奖了》和一班弟子,彻底退出春晚,一个时代在意料之中悄然落幕。对于春晚以及电视剧的审查机制,赵本山说,讽刺权贵,小品到小舅子为止,电视剧到乡长为止,远没有民间讽刺的规格那么高。(《南方周末》2013年2月16日) 春晚的审查机制就像一个过滤器一样,过滤掉了平庸和不出彩的节目,也过滤掉了带刺的芬芳玫瑰,将一些优秀的反映现实题材的语言节目也打入冷宫,久而久之,讽刺权贵、官僚和腐败的小品相声越来越少,创作者也见风使舵,没有人愿意创作敏感的题材,观众想看到接地气和表达自己心声的现实题材节目也就难上加难了,节目平庸也是情理中的事情了。 赵本山面对小品讽刺的困惑,也是和赵本山一样的很多艺术人士的困惑,在噤若寒蝉的审查机制下,即使有一点讽刺,也是隔靴挠痒式的蜻蜓点水的折射,大有饮鸩止渴和画饼充饥的难耐感,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包括春晚小品和相声在内的语言艺术越来越不说“人话”的反映,官场需要批判,社会需要批判,生活需要批判,艺术需要批判,如果“批判”远离,只有歌功颂德和处处的莺歌燕舞,那么艺术必将因为太“油滑”和老百姓的“水”格格不入而失去生命力和影响力。 在央视春晚剧组和导演看来,春晚就是道德教育的良好阵地和机遇,容不得道德瑕疵和“不干净”的东西“污染”观众的心灵,于是几乎所有的节目都要高尚起来,正经起来,阳春白雪起来,所以我们才看到了过度诠释的主旋律东西,甚至见识了诸多的假大空的节目,其实,观众的道德免疫力远远没有春晚剧组想象的那么低,让节目特别是语言类节目多些对现实的讽刺,春晚的天真的塌不下来,反而会因为有了讽刺,让观众感觉更接地气和更能够代表自己的心声而喜欢。 讽刺权贵,小品到小舅子为止,电视剧到乡长为止,远没有民间讽刺的规格那么高,这不仅是对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禁锢,也不利于抨击官场的不正之风,更不利于反腐败,特别是展望今后,转会风,转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反“四风”,特别是反对公款吃喝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让语言艺术讽刺更多更高级别的官场不正之风,不仅语言艺术的天塌不下来,爱护干部的天也塌不下来。 去年,赵本山和张学友退出春晚未尝不是好事,也是对春晚的“不近人情”和不接地气的警醒,别把春晚当成一台弘扬纯洁法律和道德的说教会,春晚就是一台体现欢乐和娱乐的晚会,只不过需要更有思想深度的娱乐而不是肤浅的娱乐,小品相声多些正面的讽刺,春晚的天塌不下来,能够带给人回味无穷的小品和相声也是真的好,别为了春晚所谓的“干净”和“高尚”而让观众感觉不真实而受罪看节目,给春晚附加太多的社会教化功能,春晚真的就要被压垮,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压垮自己。 讽刺的春晚相声小品让幽默更筋道,让幽默经久回味,春晚相声小品的“带尖带刺”是有责任的娱乐,相声小品不再讽刺,难免要讽刺相声小品,宁要带刺的玫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也不要无刺的月季,冯氏春晚的讽刺与幽默值得期待!(魏青) |
关键词:春晚,相声小品,讽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