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时政经济

反洋垄断,国货当自强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08 08:1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针对乳企的反垄断调查落锤,国家发改委开出了一张史上最大的罚单:6家乳企罚了6.7亿元,最大的一家罚了2个多亿。不过我们喊痛快,挨罚的乳企认错是不是也很痛快,从发改委展开调查以来乳企的态度看,死撑硬抗、阳奉阴违的不在少数。

  很多专家在形容此次处罚时,用了创纪录、破天荒等字眼,想想那些在痛苦中煎熬的年轻父母们,怎么来评价此次处罚的积极意义都不为过。这6家乳企绝大多数是洋奶粉、洋品牌;有些虽然是国产品牌,但也使用了进口的奶粉,他们凭借着对优质乳资源的垄断,让国人深受伤害。此次反垄断处罚到底是久旱逢甘雨,还是下了点毛毛雨,还有待观察。

  一个最直观的指标是价格能不能实实在在地降下来,是小降还是大降?目前看来并不乐观,其实在发改委展开调查时,很多企业已经把价格调低了,但是幅度都不大,基本在10%左右,这个降价幅度甚至比不上有些奶粉做一次活动的力度,这种降价对市场有多少影响力可想而知。

  洋奶粉从一两百块涨到两三百甚至三四百块,这虚高的价格又岂止是降个10%能拉平的?从发改委此次调查的声势看,降个10%显然不是目标,可是降到多少才能让大家满意,估计谁心里都没底?洋奶粉的办法是降个10%,可就连这10%,消费者能否享受到还是个未知数,惠氏奶粉是调查后首个降价的,可尘埃还未落定又借口新配方涨了回去,这种降价有什么实质意义吗?此次处罚过后,又有多少新配方新工艺新包装要紧跟着上马上市了?我们还有后续的手段来应对这种变局吗?

  只要是个求过于供的市场,消费者就永远只能跟在洋厂家后面跑。国家部门的调查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问题。

  洋奶粉是怎么涨上去的,垄断是一个原因,国产奶粉长期不振更是原因,中国那么多人口,那么大的市场,就盯着几家洋奶粉,想让人家降价,自己首先底气就不足。国货才是最有力的反垄断武器,降价的法宝。中国有很多行业曾走过类似的经历,彩电的价格、汽车的价格也都曾高高挂在天上,但是现在国外家电巨头还敢这么干吗?除非他不想要中国这个市场了。

  可是国货在哪呢?每次路过超市的奶粉区,看到那些年轻的爸爸妈妈,都能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到对国产奶粉的鄙视,对洋奶粉价格的畏难。洋奶粉享受的是类似奢侈品的待遇,不愁卖也不愁质量,只要挂个洋奶粉的牌子,再名不经传的奶粉都有人要。从这种非理性中,你能读到的只有无奈。也许非理性正是最大的理性,这是千千万万分散的消费者在用脚投票,是市场对信誉的一次次表决。

  商家不守职业道德固然可耻,可是国货长期无所作为更可耻。

  中国孩子的喝奶问题不可能长期靠洋奶粉来解决,同理,洋奶粉存在问题也未必就能为国货刮来振兴的东风。不管是这次的发改委处罚,还是不久前的肉毒杆菌风波,人们对某些洋奶粉的厌恶,都没能转化为对国货的推崇,有些国产奶粉的偷着乐,看起来更像是自作多情。(高路)

关键词:乳企,反垄断,肉毒杆菌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