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河北纸媒

干部调研时为何“无话可说”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06 15:1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记者随东部某省一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在与当地群众交流时,这位领导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最后在身边人员的圆场下尴尬收场。该干部私下向记者坦承,有时见到群众,除了寒暄,真不知该聊些什么。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一些干部开会讲话,或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但一旦去了村庄社区、工地厂矿直面群众时却“结结巴巴”。(据8月5日新华社报道)

  人与人之间离不开交流、沟通,面对面交谈更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而干部和群众交流起来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甚至患上“失语症”,显然无益于交流、沟通,更会使干部下基层的效果大打折扣。

  开会和向领导汇报口若悬河,与群众交流“结结巴巴”,这是选择性的“语言障碍”。言为心声,与老百姓聊不了三句,反映出部分干部不懂得群众语言、不了解群众生活,对群众的酸甜苦辣缺乏体察,对群众的所急所需所想、对基层的事情知之甚少,甚至毫无了解,如此一来,“群众”成了头脑中空洞的概念。直面群众时“结结巴巴”,从根本上讲,不是表达出现了障碍,而是与群众沟通出现了障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与群众交流的语言障碍,反映出当前有些干部没有找准自身定位,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说起来,时下一些干部下基层的次数不算少,时间也不算短,可为什么仍然与群众产生如此大的隔阂呢?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干部下基层只是“身入”而没有“心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既没有真心实意听取民声的打算,也没有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计划,只是博得个“下基层”的美名。

  和群众交流,只有用群众语言才能拉近距离,只有说群众想听的、听得懂的话,才能双向交流,使决策更加符合群众利益。对广大干部来说,一方面要摆正思想,充分认识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要坚持走进生活接地气,打开大门去衙气,放下架子去官气。要看到,街谈巷议便是民情,喜怒哀乐便是民意,无须舍近求远,无须刻意为之,深入下去就是最朴素的群众路线,就能获益良多。

  从一定意义上说,能不能做到和群众“掏心窝子”,能不能与群众自然亲切地“拉家常”,既是能否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前提,也是是否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希望每位干部都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与工作方式,和群众打成一片,了解群众的所愿所盼,说出群众的所思所想,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房清江)

关键词:基层,调研,无话可说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