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精彩博文

“做小”卖地收入未必真是传说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17 10:1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一连串关于土地交易的数据在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打架。据1—5月成交情况、增速和6月份主要城市成交情况来看,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内的上半年土地成交价款应不会超过4000亿元。然而这样的数字,与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K8土地网、伟业我爱我家等机构的统计数据相去甚远。(7月16日《中国经济周刊》)

  在今天的宏调背景下,地方“做小”卖地收入的技能,恐怕早从“美图秀秀”升级到了“自拍神器”。我们只须观照一下下面这组权威数字,就更能理解公众的担心与关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的土地成交价款为7410亿元,但这一数据远远小于国土部和财政部的同期数据———国土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招、拍、挂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土地的出让合同价款为2.55万亿元(事实上,各地招拍挂出让的土地中,绝大部分是房地产业用地);而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缴入国库的土地出让收入为2.89万亿元,其中,招拍挂和协议出让收入2.54万亿元。可见,与国土部的“2.55万亿元”相比,国家统计局的“7410亿元”,少了1.26万亿元。

  今年的卖地收入半年报,统计局的口径或不会超过4000亿元,但民间机构统计的数字就“丰满”太多:譬如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大典型城市的房地产土地出让金收入为3140.1亿元;K8土地网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百城土地出让金为7629亿元;伟业我爱我家的数据显示称,1—6月全国306个城市土地出让金高达1.13万亿元……

  我们当然更倾向于相信统计数字的权威与信源的可靠,甚至也理解“统计局只统计房地产类用地,工业类用地等并不在口径内”的事实,但值得注意的还有两点:一是一般工业用地的成交额在所有土地成交额中占比太小,且大量非房地产企业或个人所购买的用于房产开发的土地被排除在统计之外;二是国土部新鲜出炉的消息是,“今年二季度,国土资源部住宅地价105个监测城市中,环比增速上涨的城市94个。涨幅超过10%的城市有9个,涨幅超过5%的城市有40个”。

  公众对卖地收入秉持基本的敏感,无非是两个理由,而这两点,恰恰也是地方部门有“做小”冲动的地方:一是卖地收入价往往与高房价、土地财政、地方债等藕断丝连,这钱虽然合法,但多了就显得“不合理”,谁都不想被房奴“骂娘”,更不想在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背上“不思进取”的包袱,因此,这钱暗里都愿越多越好、明里却不希望数字太吓人;二者,卖地收入太“漂亮”,城市房地产业就要被念叨“紧箍咒”,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重看,2012年达到了13.86%的水平。面粉贵了、面粉撒多了,面包自然就会成问题。且不谈“鬼城”这样的杞人之忧,即便从正常的投资回报率来说,最后的“击鼓传花者”还能否继续这样的游戏,起码是令人担忧的。

  联网爽约、约谈流产,土地上的职能作为似乎总是和绵柔的宏调一样令人纠结。卖地收入究竟是多少,也许就像环保部说的,“数据是真的,但群众不信也是真的”。信不信倒不重要,严肃的统计数据最后是要去指引制度设计的,保真是前提性的问题。既然地方有“做小”的冲动,既然官方“口径”漏洞昭然,我们能从苗条的卖地收入中读出什么呢?(邓海建)

 

关键词:数据显示,国家统计局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段沙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