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情绪”放假,请别把“心”丢下
朱小姐在一网站上班,因情绪不佳,向公司请了一天假,获批准,且是带薪休假,被网友戏称为“情绪假”。对此,公司负责人表示,“情绪假”是体恤员工的一种方式,也是为了公司长久效益。(7月14日《重庆商报》) 心情不好,“强颜”上班,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会“株连”其它。此情形下,员工请假,公司准许,自是好事一桩。但当为“情绪”放假,由一些“个例”而升级为一种“固定模式”,未必就那么“人性化”了。 显然,既然每人每月可因情绪休假两天,已成公司“规定”,那对所有员工来说,则意谓“不休白不休,休了不白休”。如此之下,原本是为“情绪”开绿灯,给“心情”以慰藉的“人性化”举措,难免会“倒逼”出一些负面问题:一些人也许会为“情绪假”,而搞出“假情绪”;一些人本来心态“很健康”,可看到别人总能享受“情绪假”,或就来了“真情绪”。到头来,此一个“情绪假”之下,员工情绪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又如何分得清? 另一方面,此“情绪假”的推出,其中固然不乏“人性化”因素,可同时,岂因一“准”了之、一“假”了之的做法,对那些“货真价实”者,未必就那么恰如其分。因为员工之间闹情绪,决非“无病呻吟,定与一些具体的生活事件牵连:或情感所致,或健康问题,或父母子女因素……如此错综复杂。如果不从关键环节对症下药,不在根本上给以帮扶,仅凭一两天的假期恩准,仅靠一个“你请假,我放心”的各行其事,情绪问题恐难解决,体恤员恐难落实处,提高效益更将成空谈! 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竞争的无处不在,人们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数据显示,76%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如何进行工作减压,已成都市白领一族的热议话题,也是许多企业关注的焦点。为此,一些企业推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减压方式:枕头大战、老板头像沙包、涂鸦墙、办公楼内引入“减压舱”等。但不论怎样,“以人为本”应是其核心,而其中的“运用之妙”,还应着眼一个“心”字,还要在“情绪”之外下功夫。(张兰军) |
关键词:情绪,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