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人生智慧

补上科学伦理这一课

http://www.hebei.com.cn 2013-06-08 09:3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普及科学伦理,一方面能够使人们对新科技有正确认识,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滥用科技。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科学界、政府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

  近日,一个美国民间团体发布了一个网络视频,视频中,有人用一支3D打印手枪发射了一枚子弹,同时发布的还有这支3D打印枪支的设计图。虽然该设计图已应美国政府要求从网站撤除,下载量却已超过10万。这种更容易得到的设计方案和更低廉的枪支价格引发了枪支安全担忧,而这种担忧很快被证明不是没有道理。据英国媒体最新报道,由于除了击针外,这种3D打印手枪枪支全部部件为塑料,因此被拆分后成功通过了伦敦的火车站安检。

  新科技带来了新问题。科学与伦理的关系一直是科学界的热门话题,也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爱因斯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为化解核危机而努力。各国对克隆人等技术也达成共识,禁止研究。但当类似3D打印手枪技术的出现,众多新科技以极其迅猛的势头进入人们生活,甚至普通人对核技术都触手可及之时,科学伦理已经不单单是政府与科学家的事儿了,更应该衔接上公众这一环,及时向公众普及科学伦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一方面,普及科学伦理,能够使人们对新科技有正确认识,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滥用科技。当武器更容易被获得、信息更容易被窃取,当人的器官、基因都能选择再造……当普通人如此轻易掌握科技这柄双刃剑时,那么他们应该面对刀刃的哪一面?在科技影响力更加强大的未来,他们的错误选择不仅危害自身,也可能会危及公共安全。

  另一方面,普及科学伦理,能够促进科学界、政府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特别是让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判断科学家们的作为,进而更好地参与涉及科学伦理的相关科学技术决策。一些发达国家在生命科学方面的实践表明,公众参与是沟通科学与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当科学界、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公众不仅可以成为监督政府与科学界的力量,而且还可以支持他们共同应对风险。

  这种科学伦理的普及包括公众的知情权,在进行科学实验和发布科技成果时,科学家和政府应该让公众知道其中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和风险。前段时间的黄金大米事件,不论是科研人员,还是被试验的孩子的监护人,如果多一些对科学伦理的认知,或许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风波。科学伦理的普及还包括加强公众参与伦理管理方面的意识。比如在医学伦理管理方面已经将患者代表引进伦理管理委员会参与工作。

  康德说过,“无论对自己或对别人,你始终要把人看成目的,而不要把他看作工具或手段”。如今,科学伦理不仅仅是科学家们的必备素质,也将是普通公众亟待要上的一门必修课了。

关键词:科学家,科学界,新科技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段沙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