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会员卡不能只靠自觉
● 汪金友 纪检监察系统清退会员卡的工作,正在各地悄然进行。但《新京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有多家上市公司,也都涉及会员卡的业务。他们花大笔资金购买了高尔夫球场、游艇会、马会等会员卡之后,或者送给客户,或者送给官员,或者自己消费。也就是说,应该清退会员卡的,不只是纪检监察干部,还有很多的地方官员和国企高管。(6月3日《新京报》) 一张会员卡,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几百万元,人家为什么会白白送给你?谁都知道,每张获赠会员卡的背后,都是一笔不可告人的幕后交易。但又谁都说不清,在我们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官员和高管,手里握着多少张会员卡。可能是几百万张,也可能是几千万张。因为那些只准持卡人入内的各色会馆,生意一直都不错。 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其实我们的反腐,也进入了“浑水区”。大家都知道水里还有很多的鱼,但因为水太浑,看也看不清,抓也抓不到。而无处不在的会员卡,就起到了把水搅浑的作用。你说它是钱,它却不是钱;你说它不是钱,它却发挥着比钱更重要的作用。有了这张卡,进去就可以尽情地吃喝、尽情地玩耍。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直接把钱装进个人腰包,所以任何人都抓不住你的把柄。 有人说,会员卡也是官员的附加值之一。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感觉自己很忙、很累,贡献很大,需要时不时的休息和调整。怎么调整呢?吃喝,太腻了;考察,走遍了。唯有那些会所,很高雅,很时尚,很神秘,也很能让自己放松。于是,当有人送上会员卡的时候,这些官员便乐此不彼。觉得对方“够朋友”、“是兄弟”,以后有需要自己的时候,也自当高抬贵手、网开一面。 我现在担心的,是那些手里握着会员卡的官员匿卡不退。其理由有四:其一,我们根本不知道哪个官员手里有多少会员卡。人家说一张没有,咱也没办法。其二,如果有两个官员,一个退了10张会员卡,另一个1张也没有退。那么那个退卡的人就可能被怀疑。而且退的卡越多,越容易暴露自己。其三,据说有一些高档会所,已经研究出了“刷脸不刷卡”的对策。不发会员卡,而是凭熟悉的面孔和预先的登记提供服务。其四,会员卡也可以转让。有消息说,现在不少的官员,都急于转让手中的会员卡。既防暴露,又有收益。 近些年我们反腐工作的一个失败之处,就在于过多的依靠自觉。什么事情,都是发一通号召,然后让各级官员自律、自省、自查、自纠。有些人律了、省了、查了、纠了,也有些人不自律、不自省、不自查、不自究。而到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律和不律都一样、省和不省都一样、查和不查都一样,纠和不纠都一样。有过一两次这样的体验之后,那些自觉的人也不自觉了。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或者每当一项新要求下来的时候,先等等、看看、拖拖。风声紧了,就先避一下风头。等过一段时间之后,依然我行我素。 对待会员卡也是如此,旁观者早就发现这是一个腐败的载体,而那些有权力在卡中享受的人,却一直“自我感觉良好”。自觉迟滞于他觉,他觉无奈于不自觉。某些管理官员的体制,却成了保护不自觉的篱笆。但他觉的力量,终究是挡不住的。因为这是客观的力量,也是民意的力量。 清退会员卡的关键,是如何对待不自觉者。比如,可不可以像买房子一样,实行会员卡购置和消费的实名制。也可以在这些高档会所的门口,多装几个摄像头。还可以发动群众监督举报,一经查实,便从收缴的会员卡中拿出部分资金,重奖举报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严肃查处。发现一个,公开一个。凡用公款购买或收受会员卡者,一律以贪污和受贿论处。 |
关键词:清退,会员卡,纪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