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论坛热帖

大学生“回炉”正常吗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30 09:0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日前,武汉铁路桥梁高级技工学校宣布,今年将重新开设停办了两年的“大学生班”,并且还扩招成两个班。据称,该班曾经招收过不少本科毕业生。

  读完大学“回炉”再读技校,大概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倒退”,加上同类的“大学生班”数量不多,这样的办班消息本来就容易受到关注。结合高校应届毕业生“最难就业年”的背景,它显得更为亮眼。

  这些年来,有关技工与大学毕业生收入对比的报道挺多。有一种趋向认为,读技校既得考试的“优惠”,又得收入的“实惠”,但矛盾的是,很多职校依然长期受到招生难的困扰。社会观念歧视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是重要的原因。

  现在来看,“大学生班”吸引部分大学毕业生“回炉”接受职业教育,在于它具有某些领域的收入“比较优势”。另外,其本身数量也不多。如果据此以为职校热度看涨,很可能作出误判。

  在大学扩招前,大学生曾是天之骄子的代名词。一个大学毕业生,就意味着高学历、高收入、好工作以及无限可能。这种认知延续下来,就会出现大学生收入不及技工时的错愕。时至今日,一些人还没从错愕中缓过神来。

  这里面存在几种错位,最为根本的错位,发生在教育、收入、工作三者之间。

  读大学显然不是签订三方协议,那个“默契”签约的时代早已过去。大学教育虽然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而找到工作,但教育本身绝对不是,至少不只是为了让一个人与一份工作建立联系。有些专业注定就不能与市场完成对接,那么是不是要因为就业率过低而取消此专业呢?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大学已然视就业率为圭臬,就不了业不能毕业,不好就业就延续填鸭教学“紧逼”学生考研,求职路上堆积着并未受到真正大学教育的毕业生,工作也就更难找。

  至于收入,本质上由市场决定。过去大学毕业生稀缺,另一方面,经济飞速增长大开人力资源需求之门,一边多一边少,大学生收入高一点也不稀奇。大学生过多,技工、服务行业从业者少,前者收入低于后者完全符合市场逻辑。但是因此推及,大学生收入低,大学四年白读了,根本想用一个教育问题置换一个市场结果,从开始就打错了算盘。

  然而,直到现在,这样的误解好像并未消除。家长愿意不惜代价为教育买单,多半看中的不是“知识就是力量”,而是“知识就是工作”或“知识就是金钱”,一种教育所承载的梦幻可能,顿时落地到狭隘的利益结果。教育投入就成了纯粹的投资,跟买股票一样,正因为潜意识的投资牵连,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家长不放松地“控制”着孩子,碰上少数抵抗型孩童,家长又是多么竭力驾驭、恼羞成怒。奔着投资收益的结果,家长要确保长期有效的持有这只“教育股”。

  个人没有理清这个关系还不打紧,如果上升到国家层面,教育扩招、职校比例、市场需求几者调配不力,不能随着时代变化及时调整,问题就更大了。少数大学毕业生自谋出路“回炉”高职,对他们个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但这毕竟和失业后的职业技能培训,寻找就业机会不同,毕业即失业又“回炉”,无疑是前期资源的严重浪费,它需要在宏观新统筹中改善。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生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段沙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