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迁安:师徒磨刀匠 37年“父子情”[图]
张富(左)带着杨印(右)走街串巷磨剪子抢菜刀。李瑛摄 一门磨剪子抢菜刀的小手艺,一段风雨不变的师徒情。在唐山迁安,盲人师傅杨印和单身徒弟张富相扶相持37年 磨刀37年,徒弟的收入总会分给师傅一半 “磨剪子嘞,抢菜刀!”4月24日一大早,唐山迁安市彭店子乡坨上村,伴随着熟悉的吆喝声响起,磨刀匠杨印、张富又开始了一天的走街串巷。一辆锈迹斑斑的旧自行车,车后座上绑满了磨刀石,车旁是个子稍矮的张富,一边走一边扭头嘱咐身旁的杨印:“有石子儿,小心脚底下……” 一个盲人师傅、一个单身徒弟———37年来,杨印和张富始终相携走过。 今年64岁的杨印,3岁时因一场大病双目失明。十几岁时,父母千方百计请来一位老师傅,教他学会了磨剪子抢菜刀的手艺,以便他长大后能自食其力。“记住了,这手艺不能轻易往外传,以免教出徒弟饿死师傅。”为了让杨印成为十里八乡唯一会这门手艺的人,师傅和父母当初没少嘱咐杨印。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不听话”的杨印主动把自己赖以为生的手艺传给了同村的张富,“张富人品好,我就想帮帮他。” 原来,比杨印小7岁的张富,打小就喜欢和杨印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杨印给村里人磨刀时,张富总喜欢在旁边搭把手。想到张富兄弟姐妹多、家里生活困难,杨印就慢慢地教张富学起了自己的手艺。老实的张富也用心,很快就学会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出徒的那天,张富感动地对杨印许下了这样的承诺。 为了不抢杨印的饭碗,张富从来不在本村单独揽活,到邻村干活,也总是带着杨印一起。杨印看不见路,张富总是让杨印把手搭在自己肩膀上,领着他往前走。磨刀时,动手的力气活全由张富负责,杨印只用在一旁听声音帮张富掌握磨刀的火候。磨刀的收入,张富也从来不藏着掖着,不管多少总是分给杨印一半。 只要杨印的大喇叭一响,10分钟内,张富肯定出现 相互感恩,相互守望。37年来,杨印和张富名分上是师徒、年纪上似兄弟,但感情却跟父子一样。“算上我,张富现在得照顾三个老人。”杨印感慨地告诉笔者,张富到现在都是单身,一直跟年近八旬的老父亲、母亲生活在一起。以前,杨印父母在世,张富虽然不用伺候杨印吃喝,但每天都要陪杨印说会儿话,给他讲讲村里的新鲜事。2003年,杨印的父母去世了,张富便开始照顾杨印的生活,一天都没断过。 在杨印家的板柜上有一个大喇叭,本是杨印父母开小卖铺时吆喝买卖用的扩音器,现在则是杨印联系张富的专用“呼叫机”。不管白天还是夜里只要有事,杨印就在喇叭里喊:“张富、张富,你到我这来一趟,我有事!”过不了10分钟,张富肯定连颠带跑地赶过去。无论何时,总是随叫随到。 对于张富照顾杨印的做法,村民们说,一开始大伙都不理解。有人说他傻,有人劝他少管闲事,还有人说他坚持不了几天。“别人爱说啥说啥,我就‘一根筋’,非管不可!”对村民各种各样的说法,张富多年不变的回答始终显得有点倔:“杨印教会了我手艺,是我师傅,我就应该报答他,就应该像对父亲那样伺候他,我愿意伺候他一辈子!”“就教了个磨剪子抢菜刀,我算啥师傅?就算是师傅,他也早报答够了!”每回听见张富这话,杨印干涸的眼睛总会情不自禁地湿润起来,“我眼瞎心不瞎,这么多年,张富就是我的眼,没他我活不到今天。” |
关键词:磨刀,师傅,手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