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专题库>>专题新闻

中国式综艺藏隐忧 “大量买进”成当下主题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10 10:1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前年忙着相亲,去年忙着达人,今年忙着唱歌、跳水,各种综艺形式轮流坐庄,可哪个也没红过了3年。”

  《中国达人秀》、《舞林争霸》、《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版权引进的“旺火”在倾倒众生的同时,也灼痛了各家电视台的眼皮。受此鼓舞,2013年全国各大卫视正在运作和计划引进的海外节目模式超过了30个,“拿来主义”横行中国电视荧屏,满眼皆是“舶来品”,中国制造业原创不足的毛病似乎正在向综艺产业扩散。

  中国综艺起步较晚,要想突飞猛进,“拿来”是必经之路。对于观众,“拿来”的节目是制作精良的代表,《谢天谢地,你来啦》、《一站到底》、《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等一系列节目让中国观众见识了什么叫“画面精致、悬念迭起、情绪饱满”;对于电视台,“拿来”意味着“风险小,回报高”。引进的海外综艺节目,都经过市场检验,照搬过来,收视率就会有保证。

  正因为如此,“大量买进”成为当下主题,而热门节目形式又成为各家电视台跟风炒作的题材——《非诚勿扰》的崛起带动了成批的相亲节目集体登场;《中国达人秀》高收视,草根名人成为电视台争抢对象;《中国好声音》成为好生意之后,《中国梦之声》、《中国最强音》随后杀到,于是奇怪的产业链由此诞生:大卫视引进版权模式——小卫视和地方台跟风克隆——荧屏集中喷发——成功模式因剧本雷同、泪点相似、选手串场、评委撞车而高度同质化,生命力骤减。都说“富不过三代”,电视屏幕上也是如此,前年忙着相亲,去年忙着达人,今年忙着唱歌、跳水,各种综艺形式轮流坐庄,可哪个也没红过了3年。

  究其原因,引进节目的模式可以花钱拿来,各家电视台的制作能力却不能短时间速成。举个例子,国外节目版权“拿来”的过程就好像是买一部好莱坞大片,不同的是我们买过来的不仅是片子的剧本和最终完成的拷贝,还包括如何将剧本加工制作成为最终效果的技术。如果制作水平跟不上,就算拿来《阿凡达》的剧本,你也做不出卡梅隆那样的电影。

  拷贝模式和原创内容如同“鱼”和“渔”的关系。对于国内电视人而言,荧屏综艺节目不是不能引进,但如果没有真正消化吸收,只能靠引进“洋模式”来撑台,即使做得再好,也不过是“模仿得很像”罢了。如果要彻底改变综艺“输入”大于“输出”的局面,则要动心忍性,将“节目制作”升级为“节目创造”,这一点中国制造业已在此前做出了艰辛而又漫长的努力。

  至于中国综艺升级之路要走多久,曾有专家做出预测:“未来3到5年,节目模式引进还会是必争之地,不过,随着中国电视人的成长,再过5年、8年,原创应该成为主力。”

  果真如此?但愿如此!

关键词:综艺节目,我是歌手,版权引进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曹雨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