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执行过程也要透明
政策执行 过程也要透明 重庆荣昌刘相勇 当前,在一些基层存在着信“上”不信“下”、信“大”不信“小”、信访不信法的问题。有的群众遇到问题不是找基层干部,而是习惯找上级领导;遇事不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而是习惯走信访渠道。 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元的,但首要的一条是一些基层组织的公信力不强,群众信不过我们的基层组织,往往觉得上级的政策都是好的,就是在基层落实中走了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基层干部自身的能力素质不高。有的村干部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自身对新的政策理解、把握不准,在政策宣传解释过程中,让群众产生误解,结果是把好政策给宣传“歪”了;另一方面是基层组织在落实政策过程中,往往是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一些基层干部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老办法,搞个人说了算,认为只要把政策落实好了就行,群众没有必要知道落实的过程。其结果是群众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加之一些基层干部宣传解释不到位,让群众很容易产生疑惑。久而久之,造成基层组织公信力的下降。因此,提高基层组织公信力,关键是要提高政策执行过程的公开透明度。凡是在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程建设、农村低保等问题上,要主动将每个环节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既保证基层干部的清白,又给群众一个明白。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公开方式,利用好互联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介,及时有效地将过程向群众公开。 组织生活 不可庸俗化 浙江义乌张晓东 基层党支部定期不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对于活跃组织生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基层党支部开展集体活动时,却走了调、变了味,亟待纠正。 据笔者观察,一些基层党支部集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照本宣科、闭门造车。表现为活动内容与形式单一、呆板,或多年一贯制地由支部书记唱“独角戏”做专题讲座,或大家你一段我一段把文件一念了之,缺乏思想交流与互动;活动的心得体会、党性分析等材料,也相互抄袭、流于形式。二是游山玩水、吃吃喝喝。往往是一个或几个支部联合起来,要么选择春暖花开时节郊游“踏青”权充“活动”,要么组团频往红色景点搞“党性教育”,却每每“下线”至其他景区变相旅游。 支部集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看似小事,却因关乎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党支部的集体活动,理应立足于提高党员自身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来进行,把活动扎扎实实开展到群众中去。特别是在当前全党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反对奢侈浪费的背景下,党员集体活动一定要“活动”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排忧解难,给群众“做出样子”,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在转变,而切不可“为了活动而活动”,把组织生活庸俗化。 “走着瞧” 不如“坐下谈” 江苏徐州秦继成 近闻,一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发现某单位有一项具体工作没能如期完成,便对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劈头盖脸地训斥一番:“没本事就别当这个官,再有这种情况,你走着瞧。”不料,此举不但没能让这位负责人有所促进,相反工作的责任心和干劲大大减弱,一度影响了单位的其他工作。 一个人工作中出现失误和过错,当领导的就该及时地批评帮助,促其改进,这既是工作责任,也是关爱部属。批评教育旨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最终是要帮助有错者及时改进问题,振作精神状态。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并没用好批评这把尺,喜好以“吓”树“威”,以“令”促“行”,动不动就拿“走着瞧”、“小心点”之类的言语呵斥和行令。如此一来,既树不了“威”,也“服”不了人,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助长了部属的逆反心理,结果又带来新的不良后果。 做人的思想工作,重在找准问题,贵在心心相融。就拿这位没能按期完成任务的负责人来说,其中定有原因,做领导的就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与其沟通,拉近距离,使其由衷地吐实情、讲真话,这样才能挖出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有的放矢地去做工作,做成工作。可见,做人的思想工作,帮助其认清自身问题,清楚努力方向,自加压力工作,“坐下谈”多多益善,“走着瞧”切切慎用。 |
关键词:活动,基层干部,党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