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抗旱不能简单算水账 看生态欠账有多少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07 17:0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提要: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和发展规律。要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向合理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

  降雨偏少,蓄水不足,庄稼喊渴!时下,北方冬麦区和西南、西北的持续旱情引人关注。据国家防办统计,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亿亩,其中作物受旱4707万亩,有5800多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抗旱保春耕,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查水情、算水账,看水库塘坝蓄水有多少,春灌用水要多少,开辟多少新水源,努力调水、提水、打井、浇地,引导农民生产自救。

  “年年抗旱年年旱”,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现实。因为我们的国情水情注定是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老天爷”越来越不守规矩了。同样是一年几百毫米降雨,过去要下几个月,现在可能就下几周;过去是老旱区抗旱,现在常常是“雨季抗旱”、“丰水区抗旱”,天气反常性、不可预见性远远超出了以往的认识。水情在变,用水需求在变,抗旱形势在变,如果还用老办法、老经验,简单地算算水账,“头痛医头”,可能难以应对。一位“老水利”坦言:“过去几十米深就能打眼井,现在地下水降到七八百米,打得起也用不起。”

  透视旱灾,缺水背后暴露出抗旱能力不足、用水方式粗放等问题值得深思:

  先看水利“家底”。相比城市水利设施,农村水利依然是短板。刚刚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显示,全国以供水和灌溉为主的水库虽然有9.3万多座,但兴利库容只有1700多亿立方米;全国灌溉渠道衬砌长度不到30%,中小灌区的灌溉效率较低。农村水利基础薄弱,必然影响抗旱减灾能力。

  再看生态欠账。在华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一些粮食主产区,河灌面积不断萎缩,井灌面积迅速发展。“30亩地一眼井,大旱也有好收成”,深井抗旱,一些农田里机井打得像筛子,粮食产量是上去了,生态危机却来了。因地下水严重超采,华北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漏斗区”,如此透支水资源换来的丰收值吗?

  还有用水方式。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浪费水严重。不少地方农业还是大水漫灌,我国生产1公斤粮食耗水量高达800公斤,而世界先进水平仅500公斤。在一些严重缺水城市,用水依然大手大脚,热衷于建设水景观、高尔夫球场等项目,肆意挥霍水资源,这样的发展水资源难以承载。

  抗旱保丰收,不光要保今天,更要保明天。抗旱不能简单算水账,要尊重自然规律和发展规律,既要应急抗旱,也要提升长期抗旱能力;既要保生产,也要保生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向合理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补齐水利短板非一日之功,但我们不能坐等其成,不能“雨丰而忘旱,临旱再掘井”。

关键词:抗旱,水账,生态欠账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