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教育科技

鼓励劳模上大学具有积极导向意义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05 08:0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期,厦门市总工会出台《关于做好劳模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新政策不仅取消了原来招生对象“年龄必须在50岁以下”的规定,并将招生范围进一步扩大,从“全国、省(部)级和市级劳模及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扩展为“全国、省(部)级和市级劳模及全国、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月2日《海峡导报》)

  据了解,今后厦门市劳模不仅上大学条件放宽,即不再受到年龄的限制,而且能报销30%的学费。毫无疑问,厦门市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劳模上大学,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劳模的标准也悄然改变。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一位教授所表示的:以前我们社会过分强调了劳模的无私奉献精神,甚至将其“神化”,这就让普通人觉得劳模离自己太遥远。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过去“老黄牛”式的老劳模不同,现在的劳模开始向智能型、创新型发展。如全国劳动模范、天津港集团公司煤码头分公司操作一队队长,人称“蓝领专家”的孔祥瑞,共完成了150多项技术改造。无独有偶,有着同样经历的劳模还有包起帆、许振超……正是由于他们的技术革新,使得机器设备更加完善,工人们用起来更加安全顺手,单位的经济效益也显著提升。

  但是,当智能型、创新型劳模不是一句话的事,必须有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作基础。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笔者认为,厦门市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劳模上大学,不仅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而且可一举多赢。一方面,劳模通过上大学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全国劳模戴景明,从当初看不懂图纸的农民转变为目前取得技术等级证书和工程师称号的劳务队长,他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他不仅自学、到建工技校求学,还办起了夜校以提高整体施工队伍的素质与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劳模通过上大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为国家、为人民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如首位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农民工——丁代永,他初中没有毕业就做了一名抹灰工。尽管在实践中他不仅攻克了一个个质量难题,而且承建的10项工程均为抚顺市优质工程,但当他步入公司管理层后,更是深刻感受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也如全国劳模周玉江所说:“劳模代表着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仅要在工作中当劳模,学习上也要当模范,顺应时代发展,用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为国家和单位建功立业。”

  改革开放是一个持续的进程,经济转型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当下,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今天,可以说,鼓励劳模上读大学更能激发他们不断创新,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文/刘纯银

关键词:劳模,学历教育,厦门市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红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