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声音要重“打捞”更要重“发酵”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14 08:5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朱明国日前接受专访时表示,“打捞沉默的声音”就是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发出的声音。如果我们不主动打捞,太多的声音沉默,就会导致积怨的加深和矛盾的激化,甚至出现极端行为。(3月13日《广州日报》)

  弱势群体“沉默的声音”往往最真切,也最急切,是真声音,也是好声音。广大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不仅要主动“打捞”,更要将“打捞”起的声音在内心“发酵”,来强有力地指导我们为弱势群体谋福祉的民生工作。

  今年两会上,与成龙拍桌子、赵本山“三字经”相比,莫言的沉默反而更引来了如潮围观。他惜字如金,几乎做到了“莫言”。对此有人“拍砖”说他不负责,有人则说他正是因为太负责才不乱说,个中评论莫衷一是。但是,写小说时的莫言却像个“话痨”。所以他早已将自己对于基层群众生活之苦的同情流露在了字里行间,所以在笔者看来,莫言更像是一位“草根代表”,虽不擅长说,但情义却很浓。

  莫言虽然深深地了解弱势群体,但毕竟不是弱势群体。他可以将自己的心声写成提案或者小说,传递出去,可弱势群体的声音呢?他们或许只能选择沉默,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可能在沉默中爆发。没有理想的人来倾听不满,缺乏足够的勇气去宣泄呐喊,也没有有效的途经去献策进言,沉默的弱势群体便会一直往下沉,直到底。积怨的加深和矛盾的激化,促使“海底地震”,激起的汹涌波涛,就会应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

  弱势群体在底层沉默有其无奈。一些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派应付了事之势,如此怎能“打捞”到基层弱势群体沉默的声音?再加上弱势群体自视弱势,上访无门,诉求怎能不被搁浅?

  沉默的声音或许批评多、需求多、建议多、褒奖少,虽然听起来逆耳,但这正是广大干部尤其领导干部需要听到的真声音,这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开展群众工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要摘下官帽子、放下官架子,创造一切条件来加强和弱势群体之间的互动,做好“信使”和“代言人”,接地气,传声音。同时,领导干部应极力避免将“打捞”到的沉默声音晾在一边的懒政惰政之为,要将弱势群体的“心声音”放在自己心中不断“发酵”,然后化为工作奋斗目标,进而指导民生工作不断走向全面、深入。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好弱势群体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早日建成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董张慧)

关键词:沉默的声音,弱势群体,小康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