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我一辈子都没有受过批评,怎么突然之间就进了监狱?”这是因贪腐落马的武汉科技大学原校长刘光临入狱后问自己的问题。发出同样感叹的,还有“巨贪”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我多年没有听过批评的声音了,要是平时能对我多批评几句,兴许今日不至于落得这般下场。” 没听到批评声,正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一些党员干部丢失了敢于批评、勇于负责的好传统,面对矛盾、问题甚至违法乱纪行为,变成“揣着明白装糊涂”。或是话不说透,明明有好意见、好建议却三缄其口,把“不表态”当法宝;或是“不敢骂娘”,明明认识到缺点、错误却不愿指出,把“打哈哈”当做护身符。甚至是明知故犯、阳奉阴违,遇到追责就找借口、寻托辞,把态度问题变成了能力问题。 说话拐弯抹角,办事避实就虚,这样的装糊涂,有时像太极推手,不愿办、想糊弄的事,就用种种不知道、不明白搪塞过去,让人宛如拳打棉花,力道尽卸。还有些时候,装糊涂也像是化骨绵掌,对缺点大而化之、对失误视而不见,不触及痛处、不说到点上,最终让小恙成大病。 为什么装糊涂?正是个人利益在作祟,就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所说,认为邹忌美貌的,大多是“私我”、“畏我”、“欲有求于我”的。表明态度、实事求是,有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惹上麻烦,更可能让领导觉得自己不听话、让同事觉得自己太“各色”,所以才装聋作哑,说到底只是为了逃避责任,想为自己赢得更大空间。这种“好人主义”,从所谓关系学出发,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放在人际关系上,不讲原则、不问是非,一些人甚至把“圆滑”当做成熟,把“世故”当成稳重,形成庸俗的坏风气。 大家都装糊涂,该做的决策不做、该说的错误不说,不仅难以阻止工作中失误发生,更让整个系统的纠错能力、战斗能力下降。如果抱着患得患失的利己主义、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怎么“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如果讲关系不讲原则、讲义气不讲正气,怎么做出科学决策、领导科学发展?更何况,遇事私字当头,含混说话、糊涂办事,最终也只会让自己失去信任,名誉扫地。 不愿批评,不敢纠错的另一面是,必须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增强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透明度。仅仅靠领导人有无胸怀、有无雅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个问题同样重要。 鲁迅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郑板桥选择“难得糊涂”可能有其苦衷,但领导干部却应该在是非问题上说明白话、干明白事、做明白人,这是应有的职业道德。(张铁) |
关键词:领导干部,批评,违法乱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