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全面排查”才是治本之策
针对近日引来如潮围观的“毒校服”事件,上海市教育部门要求在全市展开全面排查,阻断“不合格”校服。(2月22日《人民日报》) 又是“全面排查”,又一次“迟到”了。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一次次排查之后,事故频发仍不可避免。“校车安全事故”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案例之一。而这次针对“毒校服”事件,上海市教育部门要求“全面排查”校服生产企业,效果如何,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是,如果这样的“全面体检”仅仅做给生产企业,不从监管部门内部抓起,“全面排查”难免会成为一阵风。 同样是安全事故,同样发生在上海,2010年上海“11.15”重大火灾事故仍让人记忆犹新。事故发生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建设单位、投标企业、招标代理机构相互串通、虚假招标和转包、违法分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建设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监督管理缺失、公安消防机构对工程项目监督检查不到位、静安区政府对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工作领导不力。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着实令人失望,好在各项“全面排查”还算及时。不可否认,事故发生后,成立专项小组,全面排查各类隐患,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一段时间内的安全感。不过,群众需要的是不仅仅是事故过后的平静,而是“平安365”。 群众尤其是学生家长对于“毒校服”事件的质疑情有可原。换位思考,对于质量问题“屡抽屡中”的校服生产企业,学校为什么还会选择它的校服,监管部门为什么没有取缔它的生产资格,家长怎能放心。个中猫腻虽然我们无法断言,但教育部门和质监部门难逃干系。 “马后炮”式“全面排查”不应只是一阵风。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以抓铁留痕的决心与那些唯利是图、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人战斗到底,形成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 苍蝇不盯无缝的蛋。监管的漏洞正是那些“苍蝇”们盯上的缝。所以,监管部门与其把全部精力放在“打苍蝇”上,不如转移重点来“补缝”,填补监管制度的漏洞,扫除监管盲区,切断深藏其中的利益链条,净化监管土壤。而在这之前,给自身来个“全面检查”才是必由之路。重新审视下我们的监管思想是否松懈、方式是否科学、制度是否完善、人员是否能干等。对于“全面排查”出来的“系统漏洞”,须立即“一键修复”,保证“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此起彼伏的安全事故,这才是监管部门的治本之策。(董张慧) |
关键词:毒校服,不合格,全面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