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最新播报

改变“不愿当工人”不妨先提高工人收入

http://www.hebei.com.cn 2013-02-14 09:2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理应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从而赢得社会的尊重,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日前在政协上海市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大会发言时,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肖堃涛透露,根据去年上海市总工会调查,有55.1%的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当工人,主要原因就是认为当工人“收入报酬低”、“社会地位低”。(2月2日《中国青年报》)

  一半以上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当工人,而且是在以产业工人名闻天下的上海,这多少有点反讽的意味。其实即便就是在全国搞一个类似的调查,结论一定也是这样。这一点,只要看一看全国每年热火朝天的“国考”,或者听一听“宁愿死在编制里”的心声,就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况且中国社科院2011年发布的《社会蓝皮书》中显示,25%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医生、律师、记者;15%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科学家、工程师;15%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教师;11.6%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政府官员,唯独希望让孩子成为工人农民的家长,仅为1.2%!

  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就连动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何况贵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换句话说,只要我们的社会不重视工人的社会地位(不是理论上),不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或者不注重一线工人的创新创造,不拓宽创新能力的培养途经和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大量有价值的工人岗位创新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工人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无以激发;特别是缺乏社会的尊重,感受不到体面和尊严┅┅不想当工人,就是工人,包括工人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共同的心愿。

  问题是,没有工人行吗?自从社会出现分工,尤其是现代意义上的工人出现在17世纪末期的英国之后,工人就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不管现代产业的分工如何专业、如何精细,也不管现代科技的手段如何惊人,但至今未见一个国家,可以离开工人的勤奋和辛苦而维持基本的运作。1964年4月10日,是上海工人原公甫在机床上操作的最后三刀,才完成了原子弹核心部件的加工,才保障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顺利起爆,从此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如今,不说工人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关键作用,就是日常平平淡淡的生活,谁又能须臾离开工人的劳作?

  但是现在,工人缺少公务员那样稳定的岗位和优裕的福利,别说经常加班又不足额支付加班报酬,别说带薪年假犹如镜中鲜花水中月亮,就是劳动合同和最基本的社会保险,往往也是海市蜃楼。就这,还要常常遭遇老板的无端辞退,使他们在劳务市场上东奔西走,美其名曰“人才流动”。至于劳动环境和安全生产,工人更是冒着最大的风险。当工人遭遇不公需要维权时,甚至劳动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会忘了自己的角色。总而言之,在当今分配机制和社会评价下,不愿当工人就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选择。如果想要改变,那就不妨从工人收入倍增开始。

  文/雷钟哲

关键词:工人收入,劳动报酬,家长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红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