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政府”应成为一种行政自觉
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指出,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近期以来第二次强调厉行节约。不久前,他就新华社一篇内参报道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奢靡浪费也是一种流弊已久的丑陋现象。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 除了“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同样不容小觑,奢靡浪费饱受诟病,尤以公款浪费为甚。政府机关作为社会的组织和管理者,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厉行节约可以引领社会风气,反之则不免成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障碍。 当前政府转型的目标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由此意味着政府与公民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公民依法缴纳税收。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节约与否不仅体现出对资源的态度,更是直接反映出对待纳税人的尊重与否。政府厉行节约的意义不仅在于节能降耗,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直观体现。在追求服务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实现公共服务最大化,这本身就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 任何浪费都因人而产生,浪费者所掌握的公共资源越多,其所造成的浪费也可能越大。建设节约型政府,首先需要从约束公权力着手。在逐步完善相关监督和问责机制之后,不仅政府部门内部的浪费可以得到遏制,对于其他各行各业都有积极借鉴意义,而节约型政府内部的主管部门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实施监管。 中央转作风的“八项规定”公布之后,厉行节约日渐成为一种行政自觉,由此带给公众的启示是——一个低调务实的政府,必然首先是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也是一个厉行节约的节俭政府。(赵志疆) |
关键词:节俭政府,公款,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