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

你所不知道的河北[98]|高雅的文化艺术

来源: e观沧海  作者:候鹊
2018-02-24 17:11:29 
分享:

  429 屈家营音乐会

  屈家营村位于廊坊固安,音乐会属于民间笙管乐,源于元明之际的寺院佛教音乐,既有北方音乐的古朴粗犷,又有南方音乐的婉转清幽,主要用于祭祀和丧葬礼仪。乐队有24名和12名乐手之分,现存有《玉芙蓉》等13支套曲、《金字经》等七支大板曲、《五圣佛》等20多支小曲和一套打击乐。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曲目丰富,乐谱完整,乐器多样,在寺庙音乐与民间音乐交融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430 阳原竹林寺寺庙音乐

  张家口阳原竹林寺建于明万历年间,三教合一,且信民间宗教。从乐本、经卷中看出,当时音乐已成雏形,以道为主、道佛共融。《阳原县志》载:阳原佛教始于汉代、兴于六朝,道教则起源更早,其寺庙音乐源远流长。民初,出现“三元义鼓乐班”,由于名气大,当地把寺庙鼓乐班也泛称为“三元义”。技艺主要是口授传承,也有拜师学艺。一般由六至八人组成班子,班主担任指挥,以吹奏乐为主,弦乐伴奏,打击乐掌控节奏、烘托气氛。有行乐和坐乐两种表演形式,表演时乐手身披道袍、头顶道冠,乐曲幽思悲壮,给人以威严肃穆之感。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431 二人台

  起源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流行于河北坝上及山西、陕西、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俗称“双玩意儿”,也叫“蹦蹦”“平地楼”。人们耳熟能详的《走西口》《五哥放羊》等民歌就出自“二人台”。因表演多采用一丑一旦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为东西两路,流行于张家口坝上地区的属东路,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道具有手帕、折扇、霸王鞭,伴奏有笛子、四胡、扬琴、四块瓦(或梆子)。早期多为小曲,如《红云》《十段锦》《十对花》等。民国后,音乐、表演和服饰有所创新,从民歌中汲取素材,加以改编,形成了载歌载舞的“火爆曲子”(又称“带鞭戏”)和重唱工、做工的“硬码戏”。舞蹈程式有“大圆场”“大半月儿”“套月儿”“风旋门”“大十字”“蜂儿扑瓜”等。旦角有一种叫作“打闪”的动作,为其他剧种所罕见。抗日战争时期,张家口地区出现职业班社。新中国建立后,张家口张北、沽源、尚义、康保相继建立了二人台专业演出团体和艺术学校。代表剧目有《走西口》《小尼姑思凡》《挂红灯》《小放牛》《摘花椒》等,以及用蒙汉两种语言“风搅雪”形式表演的曲目《阿拉奔花》等。近年编创了反映历史题材和现代生活的新剧目,如《方四姐》《闹元宵》《杨柳青青》《烽火衣》等。

  432 京昆表演艺术名家辈出

  由于地理位置及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原因,河北京昆表演艺术名家辈出,涌现出许多享誉全国的大师级人物,对推进近代京昆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京剧“四大名旦”中有两位为河北籍,尚小云祖籍邢台南宫,擅长塑造古代巾帼英雄,表演风格刚劲婀娜,唱腔宽厚明亮,起伏跌宕。荀慧生是沧州东光人,唱腔和表演对京剧旧程式有较大的突破,表演风格活泼多姿,唱腔清丽委婉。被誉为“活武松”的盖叫天(原名张英杰)祖籍保定高阳,是京剧“盖派”武生艺术的创始人。京剧名家姜妙香(沧州献县人)长期与梅兰芳合作,饰演小生角色。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廊坊霸州人))文武兼备,塑造《野猪林》中的林冲、现代戏《白毛女》中的杨白劳等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京剧名净郝寿臣(廊坊香河人)和昆曲名净侯玉山(保定高阳人)在艺坛上同驰并骋。昆曲艺术家韩世昌(保定高阳县人)、白云生(保定安新人)、侯永奎(衡水饶阳人)对继承和发展昆剧艺术贡献颇多。另外,著名青衣赵燕侠(祖籍河北武清)、被誉为“活猴”“活关羽”的李万春(保定雄县人)、京剧武生张世麟(廊坊文安县人)、京剧刀马旦张美娟(保定人)、著名京剧女演员、戏曲作家金素秋(沧州河间人)以及尚长荣(邢台南宫人)、耿其昌(衡水市人)、张建国(石家庄晋州人)、李胜素(邢台柏乡)等都是河北人。

关键词:河北,文化,艺术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