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流程制定大多站在管理者角度,有不完善的地方。只有实际跟着、从头到尾走下来,才知道百姓难在哪儿。”这是哈尔滨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赵中超通过现场办公,得出的体会。(2月1日《人民日报》)
可见,最好的调研是身在一线的。
调查研究,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建设年代还是改革开放年代,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法宝”。“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的务实举措。
然而,在基层实践中,总有少数领导干部热衷于走“调研秀”。喜欢走“经典路线”,看“示范亮点”,听“座谈汇报”。更有甚者,在调研的沿路,领导接触到的群众都是村社干部事先安排好的“假群众”“真龙套”。俗话说“一半的真实比全部的虚假更可怕”,这样可能连一半真实都达不到的“走秀式”调研,看似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调查不了民意,也研究不出民生。糊弄了上级,蒙蔽了自己,更伤透了民心。
其实,最好的调研应该是身在一线的。这样的调研,不是水上的葫芦瓢,还没扎下去就已经浮起来。好的调研者要放下“官架子”,甘做“潜水员”,潜到水下去找问题,求办法。
身在一线的调研,更能了解群众的诉求。直面群众和只听汇报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不要美其名曰“提高调研效率”。听惯了汇报里的“官话套话”,成绩总是推陈出新,问题还是“涛声依旧”。是时候撇开“水分”,听听群众有滋有味、有血有肉的“大白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在变,解决矛盾的办法却不变,手段不更新,岂不“矛盾”?
身在一线的调研,更能倾听一线工作人员的心声。一线工作人员每天接触大量的群众,掌握着群众诉求的“大数据”,是政策最直接的执行者。政策好不好、落地难不难,除了群众,就属他们最有发言权了。多倾听一线执行者的反馈,出政策、做决策才不会“拍脑袋”。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往往比一线工作员眼界更宽、格局更大,掌握信息更多、运用政策更灵活。设身处地地指导基层工作人员,让他们“听君一席话,胜开十场会”,更能得到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的双丰收。
身在一线的调研,更能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让平日里奔走于各种会议、埋首于各类文件的书记、局长们当一天办事员,为办事群众解决几件小事,更能呼唤出为官的初衷。同时客观地看到政策、制度落地的难处,从而激发思维的火花,创新工作办法,提高工作艺术。
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大环境里,调查研究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功。练功者须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勤于、敢于、善于把自己置身在最真实的问题里,才能练得功成。(蒋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