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 专题新闻

【学思践悟十九大】“群众满意”就是最热烈的“标语”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花芮雪
2018-01-31 11:11:16 
分享:

  为营造迎检的浓厚氛围,北方某贫困村做了一块20多米的巨型标语牌。当地领导“彩排”时感觉标语不够热烈,要求更换,于是几千元就打了水漂。对于这种现象,老百姓直摇头:要是把这些钱用来发展扶贫产业,帮助贫困户持续增收,岂不更好。(1月29日《人民日报》)

  “感觉标语不够热烈,要求更换”,显然,当地领导更加注重让“领导满意”,而忽视了让“群众满意”。为迎接上级检查,打造宣传浓厚氛围无可厚非,但过分注重标语的热烈程度,让几千元打水漂,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更是寒了老百姓的心。殊不知,最热烈的“标语”就是“群众满意”,最浓厚的氛围就是群众的满脸笑容。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一方老百姓造福,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既不是靠“热烈”的欢迎标语,也不是前呼后拥调研考察时的走马观花,更不是动动纸笔写出来的歌功颂德,而是要真正通过实干解决问题。可如今,一些干部尽管清楚下面在搞花架子,但碍于各方面子或其他因素,也不想或不敢撕破遮羞布,反而配合地方,扮好角色,一起“搭台唱戏”糊弄了事。这样一来,面对群众的期盼,一些地方干部不下“绣花”功夫,而花费大量精力琢磨练就“秀”的伎俩,套路越玩越多,政策落实却变形走样,群众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甚至受到损害。

  在工作中,究竟是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还是打着“群众”的幌子让“领导注意”,检验着政绩导向,也折射出作风问题。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之所以能够实现“党心凝聚了、军心稳定了、民心收拢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作风建设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然而,“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没注意”,这种“四风”新表现提醒我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告诉广大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群众满意”是我们做好决策、推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真正将“群众”放在首位,真正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做起,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带着满腔真情,紧扣群众满意,真正把有限的资源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群众得到更多更好的实惠,才能维系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这才是为官从政最大的政绩。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实践证明,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始终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立场考虑问题,踏踏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才能真正将群众工作做好,也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爱戴。(花芮雪)

关键词:迎检,标语,群众满意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