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罗毕当地时间12月5日晚10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颁奖现场,响起了“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名字。塞罕坝林场三代务林人代表走上领奖台,从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手中接过“地球卫士奖”奖杯,并高高举起。(12月6日《河北日报》)
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不容易,然而几代人接续不断的完成一件事,而且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从不言弃,就更令人钦佩。55年来,塞罕坝三代务林人接续奋斗,造林不止,将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场。
因为心中有“绿”,所以才能将这分“绿意”播撒到广阔的荒漠中,才能改变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打造人间奇迹。塞罕坝林场退休职工陈彦娴在颁奖现场发表感言,她深情地回忆起50多年前369名伙伴来到漫天黄沙的塞罕坝创业的往事,“半个多世纪里,前仆后继的我们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一心一意地种树,一心一意地把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
从未放弃,是塞罕坝的绿色精神传递给我们的最震撼的力量。服从国家的安排,践行自己的使命,不向自然屈服,寻找与绿色的契合点,穿行在荒漠中,行走在林海里,塞罕坝林场里的每一棵树都见证着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他们矢志不渝的拼搏和奉献,对绿色理念的彻悟和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延续着中华民族绿色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给与了他们极高的评价。“地球卫士奖”创立于2004年,每年评选一次,颁发给世界各地在环境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塞罕坝精神在国际上响起赞扬声,更加充分印证了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卓著,被世界认可。
55年百万亩人工林海,相当于为每3个中国人种下一棵树,这样庞大的工程,是在与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后结出的累累硕果,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业绩。在为塞罕坝的成功感到骄傲,为塞罕坝精神的扬名感到激动的同时,我们更需要以实际行动来践行这种精神,让塞罕坝成为绿色的代名词,成为永不言弃的象征,在新时期敢担新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是、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在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个“塞罕坝”!(孔令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