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手机而不是相反
398亿小时!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这些时间,足够建造109座金字塔。近日,波士顿大学讲席教授詹姆斯·卡茨公布的这项数据,再度引人深思:手机等技术产品在引领社会进步之时,是否也在将人类推入泥沼? 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的时间正越来越多地被手机消磨掉。不论是家人团圆还是朋友聚会,不论是上班路上还是工作之余,说话的人越来越少,埋头“屏幕”的越来越多。最新调查发现,中国人平均每天看手机3小时,仅次于巴西,位居手机沉迷度全球第二。显然,如今的手机已不仅仅是手中的工具,俨然变成了身体的“器官”。有人说,长这么大,唯一能坚持下来的事,就是每天给手机充电。虽有些戏谑,但的确戳中了现实的痛点。 痛在哪?不仅在于手机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更在于我们终日把目光拴在手机上,丢掉了很多能力,消磨去许多斗志。有人认为,现在的智能手机越来越“聪明”,而手机用户却越来越怠于思考。更有研究发现,如今年轻人的记忆力越来越糟糕,有人甚至患上了类似于脑损伤的数字痴呆症。或许,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不妨自问,那些“建造109座金字塔”的时间,我们都用来做了什么?有没有给自己的人生成长路添一块砖,加几片瓦? 对于科技的负面性,人类一直有诸多反思,赞叹和恐惧交织在一起,逐渐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理情结。英剧《黑镜》一度备受追捧,其反映的人被科技操纵的主题,激发了很多观众的共鸣。其中有一集,讲的是社交评分系统主导了人们的生活——获得高评分受人尊重,而低评分则被人排挤,许多人不得不疲于应付“点赞”与“被点赞”,丧失了生活的滋味。这面“黑镜”似乎也照射着生活。传统观念里,技术是外在于人而存在的,它是工具,应当被人驾驭。而如今,人们渐渐意识到,对手机等技术产品,我们的依赖可能远比操控多得多。 我们当然不拒绝科技的进步,理性来讲,我们也无法逃脱技术编织起的复杂网络,但如何与它相处,考验着智慧。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中介绍了阿米什人对待科技的方式:他们有选择、有节制地运用技术元素,通过集体的选择方式,适应科技的进化节奏,最大限度地消除其负面影响。这种方式或很难大范围推而广之,但其依然启示我们——科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往往是人的局限所致。当下,我们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博弈,如果你落入对方的棋路并迷失了自我,那么一定会是输家。(晁星) |
关键词:手机,科技,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