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髓救父”的孝心点燃生的希望
自从今年6月份丈夫叶建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0岁的付立军经常会蹲坐在马路边哭一会儿。内心最无助的时候,她会不由自主给家里打个电话,听听9周岁儿子叶鹏宇的声音,每次小鹏宇在电话里都会尽力安慰妈妈,他告诉妈妈,最近自己一直在锻炼身体,而且不再喝碳酸饮料,他等待着给爸爸捐献骨髓,留住爸爸的生命。(9月13日《燕赵都市报》) 这真是一个感人的报道,多么坚强、孝顺的孩子,9周岁的小鹏宇没有被生活的磨难打到,而是面临不幸,知道安慰妈妈,勇敢地撑起了患病父亲生的希望,更保全了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如果得了白血病而没有配型成功的骨髓捐献者,或者虽然配型成功而捐献者达不到捐献要求,那么在当前医疗条件下,白血病无疑是不治之症。在当前社会骨髓捐献不是很广泛的条件下,患者子女成了骨髓移植的主体。 小鹏宇小小年纪就这么有孝心,能够主动挑起救父的重担,为达到捐献条件坚持锻炼身体,而且不再喝碳酸饮料,更难能可贵的是小鹏宇还能体谅妈妈的伤心,安慰悲痛欲绝的妈妈,真是年纪虽小,却能够称得上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更是一个家庭教育的成功。笔者常常思考子女教育的问题,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周到呵护,把子女正要和将要面临的灾难和问题统统挡下,让子女生活在没有挫折、密不透风的“温室”中,那么迟早会被社会现实“教育”地遍体鳞伤。“虎爸虎妈”式的教育,也有其弊端,毕竟对于当前的“421”家庭来说太少,把子女教育“残废”的代价是不能承受之痛。 作为父母,往往是想给子女最好的,把子女呵护“羽翼”下,免受外界的一切外界袭扰。然而,“小王子”和“小公主”们往往因为长辈的溺爱、娇生惯养,养成自私自利的坏习性,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不知道他人的感受。啃老、不孝父母等报道,缕见报端,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败,更是和谐社会的绊脚石。 磨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磨难丧失了生的希望。如果只是注重物质欲望的满足,而没有培养成懂得感恩、坚强勇敢的健全人格的话,那么子女的教育就是失败的,精神财富的匮乏迟早会让人走向极端。感恩、孝心、坚强等性格教育,是子女成长成才的必修课。懂得感恩,毅然“捐髓救父”的小鹏宇,其孝心犹如一个火种,点燃了生的希望,照亮了一条坦途。(吴月辉) |
关键词:捐髓救父,孝心,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