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一个渔业小镇的转型之路
经历了曾经引以为傲的渔业鼎盛,走出了近乎无鱼可捕有虾难养的困境,沧州市唯一的纯渔业镇——黄骅市南排河镇,从发展现代渔业养殖和渤海渔村风情游入手,改变传统渔业生产模式,正在描绘值得骄傲的“海堡”“渔区”新未来。(7月18日《河北日报》)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排河镇濒临渤海,自然要从海里讨生活。“河北水产推黄骅,黄骅渔业看排河”,自古以“鱼盐之利雄天下”的南排河,有着55公里长的海岸线,占到全省海岸线的七分之一,是河北省著名的渔区,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等海味名声在外。多年以来,南排河渔家人,就这样依海而生。 倘若一直都是鱼虾丰美,那南排河镇老百姓的日子就不愁。可是,当海水污染、海洋资源枯竭、苗种退化等问题显现,传统的近海捕捞和露天海水养殖生产模式,也就变得举步维艰。面对近乎无鱼可捕有虾难养的困境,渔民们只能是“困则思变”,发展困境倒逼着南排河转型,否则只能是死路一条。 转型怎么转,向哪里转,这是一个难题。南排河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立足优势做文章,坚持在因地制宜中扬长避短。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虾塘渔港发展渔家游,同样是在靠海吃海,但走得不是“竭泽而渔”的老路,而是永续发展的新路。渔民的致富路拓宽了也延长了,美好的生活当然就甜如蜜糖。 南排河唱出渔家新曲,不是偶然的神来之笔,而是多方的合力之作。首先,这是绿色生态观深入人心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共识,作为九河入海之地的南排河镇,坚持围绕生态做文章,采取更加严格的环保措施,使得小镇的海水更清、蓝天更蓝,才有了黯淡的渔村到风情小镇的蝶变。其次,这是政府与民众互动的典范。小镇要寻求转型之路,政府谋对策、找出路,渔民搞养殖,政府讲技术搞培训,为提升渔民的获得感,政府惠渔、通电、修路,如此心齐气顺、同向而行,自然能闯出一片天。再次,这是政策利好的叠加。渔业小镇不仅卖海鲜还卖旅游,这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无关系,与河北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不无关系。南排河镇北依京津,风景有可看之处,就不愁客源不来。河北省推动全域旅游,通过旅发大会撬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的新思维、新观念深入人心,南排河这样的小镇也就有了发展旅游的眼界、胸怀和思路。 渤海渔家唱新曲,唱出的是生态环境之变、唱出的是发展路径之变,唱出的是好日子如蜜甜、唱出的是好时代谱新篇! |
关键词:渔业小镇,转型,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