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之问,“改”字当先
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于17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第一集《时代之问》是整部专题片的开篇,也是总论,不仅有大量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改革、部署改革、亲力亲为推动改革的珍贵画面,还有全面深化改革决策亲历者的生动讲述。(7月17日中青在线) 《时代之问》系统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勾勒了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概括总结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生动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笔者认为,如果用一个字来对《时代之问》作答,那就是“改”字当先。 为何改?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在“发展起来”之后,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消极腐败现象多发等问题也大量积聚,成为发展路上的“硬骨头”,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风险。面对这一局面以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回应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期待,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以笔者看,这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为何还提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因。 改什么?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看,其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因此,这场改革不仅是对改革的深化,而且是一次“全面”的深化改革。就是要改革政治体制弊端;改革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生产效率提高的体制机制;改革影响民生改善、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运行制度。简而言之,就是要改革那些与时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机制,建立适应现代化建设,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为谁改?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等是近年来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问题,而改革恰恰是从这些问题着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正是对为谁改而最有力的回答。 怎么改?全面深化改革如何才能改得准、行得稳?这正是这场改革的关键。既是全面的改革,但重点突出,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牵引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在15个改革任务中有6个是经济改革,占了所有改革任务近一半。如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上,抓住问题症结,把“改”的重点放在“推动经济转型”、“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通过改革让经济体制完善起来,释放出经济发展的强大活力。近年来,司法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户籍改革、国企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取得的成功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继续推进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怎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仅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能力和智慧。“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正是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重要遵循。 改成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纵观近年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推进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民生事业改革,为城乡二元化格局破题。等等这些已为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方向。当然在改革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并不是改革带来的,而是改革不彻底、不到位所致。现在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越往后难啃的“硬骨头”越多,因此,越发在这个时候,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越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依靠人民,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时代之问》是开篇,字字句句是改革。在其对近年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展示中,让人既看到成绩的来之不易,又增强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力量,进一步坚定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邓尤福) |
关键词:时代之问,改革,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