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连城”的历史故事|你所不知道的河北[35]
160 伤弓之鸟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伤弓之鸟,落于虚发。”战国时,秦国强大,不断扩张,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惧。有人主张六国结成同盟,联合抗秦,赵国便派使节魏加到楚,与楚相春申君商讨联合抗秦的事,问春申君拟派何人为将,春申君说拟派临武君。魏加认为不妥,他讲了个故事:更赢是魏国的射箭高手,一天,和魏王看到天上飞着一只大雁,对魏王说:“我只张弓不放箭,即可让那只大雁掉下来。”魏王说:“真的吗?”更赢答:“对。”过了一会儿,那只大雁又飞过来,更赢只拉动弓弦大雁便掉了下来。魏王说:“你怎么有如此的能力?”更赢说:“这是一只受过伤的雁。”魏王问:“何以见得?”更赢答:“它飞得很慢,叫声很悲伤。飞得慢,是因为它的伤口还在疼痛;叫声悲,是因为离开雁群很久了。旧伤未愈且充满惊恐,听到弓弦的声响拼命想逃,结果旧伤迸发,便掉了下来。”魏加对春申君说:“临武君曾被秦军打得大败,至今余悸未消,所以不宜做抗秦的主将。”比喻受过惊吓或失败的人,往往缺乏取胜的信心和勇气。 161 窃符救赵 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战国时期,秦国强大,欲吞并赵国,在击破赵长平军后,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魏国,魏王派晋鄙将军带领10万部众援救,因惧怕秦国报复而让军队停留在邺城扎营,持抱观望态度。魏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他从国家大局、也从与赵国的关系考虑,听从隐士侯嬴献计,说服魏王的宠妾如姬窃得兵符,到晋鄙的军营取得兵权,一举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同时也巩固了魏国当时的地位,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162 价值连城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相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也出自于二人。赵惠文王时,赵得楚和氏璧,即一块雕刻得非常精美的名贵玉石。秦昭王听说后,派人带信给赵王,说愿以15座城池交换,即“价值连城”。蔺相如自告奋勇带宝玉去秦国交换,见秦王没有诚意,当廷据理力争,并将和氏璧安全地送回了赵国,即“完璧归赵”。蔺相如又陪赵王赴渑池与秦王见面,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蔺因功被封为上卿,即丞相,老将廉颇不服,经常找机会羞辱蔺,蔺并非软弱,而是从大局出发,每每避让。廉颇知道真情后羞愧不已,上门赔罪,即“负荆请罪”。赵王用廉颇为将御秦,中秦之反间计,改用空谈兵法但实战无方的赵奢之子赵括,结果被秦军大败。几则成语掌故人们耳熟能详,几为日常用语,“价值连城”形容价值极高的事物,“完璧归赵”形容借了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负荆请罪”表示有诚意地赔礼,“纸上谈兵”形容华而不实、夸夸其谈。 163 奇货可居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说的是阳翟(今河南禹州)大商人吕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滑县人),助秦始皇之父子楚(实为名义上的父亲,吕不韦才是其生父)登上王位,秦始皇继位后建统一的封建国家,吕不韦贵为丞相。子楚当初是被秦国送往赵国的人质,吕不韦到赵国经商,从一个商人的角度看到了子楚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便在其身上进行投资,结果收到了巨大的政治及经济回报。意为将稀缺、珍贵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时机出手,以期实现丰厚的价值。 164 鹬蚌相争 出自《战国策·燕策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即一种鸟,嘴和腿细长,蚌则是一种贝类。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要攻打燕国,苏代作为说客到赵国游说赵文惠王,说:“我今天来,在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一只河蚌张开贝壳在晒太阳,一只鹬鸟飞来,想啄它的肉,成为美餐,结果河蚌迅速闭拢贝壳,夹住了鹬鸟的嘴。鹬说:你快放开我,不然两天不下雨你就会干死的。河蚌说:我不放开你,你两天吃不到食物就会饿死的。两个家伙互不相让,结果被一旁的渔夫看见了,把它们俩都捉走了。”苏代说道:“赵国欲攻打燕国,对两国都没好处,实际上高兴的是秦国,我担心秦国将成为那位渔夫,请大王斟酌再三。”赵惠王想了一下,说:“对。”于是取消了攻打燕国的计划。说明许多相互争斗对双方都无益处,往往得益的是第三者。 |
关键词:河北,历史故事,伤弓之鸟,窃符救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