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李保国》:河北梆子的一部精品力作
早晨,打开电脑发现,一部河北梆子剧被《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网、中国青年网等各大报纸、网络媒体报道。厉害了,河北梆子! 原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创作的梆子现代戏《李保国》,10日晚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激越的梆子声腔、感人的故事场景、震撼的内心独白、独特的戏曲魅力,震撼观众,掌声不断。人们被李保国的精神所感动,人们被演员精湛的表演艺术所折服,台上激情飞跃,台下泪如雨下。观众李玉琳说:“以前很少接触河北梆子,今天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也被李保国的奉献精神打动。”这是燕赵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英雄楷模的一次完美融合,既弘扬了河北梆子艺术,又弘扬了李保国的愚公移山精神。 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因用梆子加强节奏得名。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是我们河北的文化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剧种之一。 李保国是河北省武邑县人,中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时代楷模、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被村民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是今天燕赵大地新一代慷慨英雄的杰出代表。 用传统文化瑰宝展示当代慷慨英雄杰出代表,这是一次完美的融合,是传统文化与时代英模的完美融合;这是一次精彩的创作,是用优秀剧种弘扬主旋律的创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给我们很好的启迪。 启迪之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与歌颂现代英雄模范人物相结合。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可以依靠现代的新鲜血液去升华;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在歌颂现代英雄模范人物中,才能更接地气,更符合时代特征。“那是谁的身影,脚步匆匆,他在太行山里,走了一生;那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他用知识绘成风景……”百姓求援、保国进山、传授技艺、援助学生……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不少观众感动得流下热泪,就是因为李保国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传统戏剧借李保国焕发出了现代青春,叩击人的心弦。 启迪之二,弘扬主旋律,优秀传统文化是最好的工具。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旋律,弘扬主旋律不仅需要借助现代手段,更需要用好优秀传统文化。戏剧是地道的乡土文化,群众爱看、爱听,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同时,作为时代主旋律的引领者——时代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根子里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天然因子。两者结合,必然能更好地弘扬时代主旋律,展示时代英雄模范人物。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戏剧必然能够最好地展示一方英雄模范人物。 “太行山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来自保定易县的观众王辉是专门坐火车赶到北京来看这场戏的,他激动地说:“李保国教授虽然离开我们一年了,但是人们不会把他忘记,我们一定要将他崇高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启迪之三,文艺精品力作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英雄模范人物的融合。伟大的时代呼唤文艺的精品力作,文艺的精品力作助力伟大的时代。文艺精品来源于何处?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与时代英雄模范人物的融合,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动,共同升华。北京市民说,这部戏主题突出、人物鲜活、情节紧凑,以高亢的基调、精湛的表演,凸显了梆子声腔高昂激越,在表现人物情感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这恰是河北梆子与李保国精神完美融合的结晶。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万素对笔者说,河北文艺界又为观众奉献了一部好作品。此剧让李保国的形象活了起来,让他的精神不再是空谈和口号,不是刻板的说教。话剧研究者余林认为,河北梆子的高亢激越、悲壮粗犷是《李保国》的艺术生命,是《李保国》的戏韵。诸多专家学者的评价告诉我们,《李保国》是河北梆子的一部精品力作,是弘扬李保国精神的一次成功探索。 |
关键词:李保国,河北梆子,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