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穷根”更需要自身“造血”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科学调动资源,将各地优势和市场对接,为农民的产品找到正确‘出口’,加强贫困人口和所在地区自身能力培养,是扶贫干部从事扶贫工作的核心任务。”吉林省委办公厅驻高岭村第一书记刘东明说,脱贫攻坚不仅要为地方“输血”,更要让农村可以持续“造血”。(5月22日新华网) 精准扶贫要想发挥长久效力,就要拔掉贫困落后的“穷根”。想要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就务必从教育扶贫入手,用教育的力量为贫困地区培育人才,为精准扶贫提供源动力。书中自有黄金屋。自古以来,教育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未知的探索和对美好幸福的向往。群众一旦有了自主脱贫的意识,才具有能动性,才可保证致富不返贫,彻底告别贫困落后。 “拔穷根”要因地制宜谋发展。贫困村、贫困户的贫困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来的,而是由于地理环境、家庭环境和一些突发事件所导致的,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去想办法,切合实际地去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要想精准脱贫就要先精准识贫,识别出是因病致贫还是因缺少资金、缺少劳动力、缺少技术导致的贫困,只有知道了原因,才能制定方案,适时合理的去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例如,自然条件优越的村,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业,把优越的自然资源变成优势,通过农家乐和卖土特产脱贫;农业基础好的贫困村,要种植特色果蔬,改变之前单一品种的种植,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业,建立专业合作社,使得贫困发生率得以下降。 “拔穷根”要坚持以人为本重教育,完善教育体系建设。统筹规划现有的教育资源,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制定系统完备的教育规划,让公平的教育惠及每位贫困学子。留住贫困地区享受政策倾斜与优惠的学子,鼓励他们发展本地经济,带领当地百姓与贫困打持久战,用本土的力量发展本土,最大限度激发脱贫致富的力量。 “拔穷根”要众志成城“防返贫”,让贫困居民过上安心日子。当前,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精准脱贫一味地靠国家的“输血”显然是会“营养不良”的,只有靠自身充分“造血”才能得到健康长久发展。只有达到自身“造血”的功能,才能逐渐“强身健体”,增强脱贫攻坚的战斗力和自信心。各级驻村工作组要不辱使命,学经验,学做法,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通过政府搭台,职能部门唱好“精准戏”,因地制宜谋发展,以人为本重教育,众志成城防返贫这种方式,让贫困户找到脱贫的途径,看到美好前景,调动自主生产和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持续筑牢返贫的“防线”,精准发力加快脱贫的“步伐”,彻底斩断贫困落后的“穷根”,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郜琳博) |
关键词:脱贫攻坚,输血,造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