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时评 >> 时事快评

高价彩礼是陋习应坚决摒弃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隔山 2017-05-24 08:33:2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1日,《人民日报》刊发题目为“彩礼风要煞一煞了”的文章,文章称农村彩礼风日盛,如果不狠狠地煞一煞,怎么得了?(5月21日《人民日报》)

  彩礼,又称财礼、聘礼、聘财,是中国旧时的一项婚礼程序。虽然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结婚不讲财”,但彩礼之风这一顽疾在民间仍一直存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想的滋生萌芽,彩礼也由当初的量力而行逐渐变成随行就市,甚至将彩礼风恶变为“彩礼疯”。笔者认为,高价彩礼这一陈规陋习应当坚决摒弃。

  从彩礼的演变过程看,在古时候,彩礼主要指婚恋中男方给女方的聘礼或礼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婚约“保证金”。而解放初期彩礼也多为量力而行,从50年代的床、脸盆、痰盂、热水瓶“房间四件”,到60年代的衣橱、柜子、桌子、椅子、床的“房间五件”,又到70年代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的“三转一响”,再到八、九十年代的冰箱、电视、洗衣机、空调等“全家电”。如今家具、家电是必备,房子、车子是刚需,彩礼更是覆盖到金银首饰、翡翠玛瑙、名人字画,甚至有的动辄数万、数十万的“砸钱”,还有的连钱都懒得数,直接将彩礼钱用秤称,有了“三斤三两”、“万紫千红一片绿”等不成文的彩礼“规矩”。

  从这一演变过程不难发现,彩礼已经由八、九十年代前的新人自用品演变成自用之外还加上“赠与”。而“赠与”的背后或多或少有着买卖婚姻的阴影存在。少则几万,动辄数十万,一些家庭为了筹齐高价彩礼钱省吃俭用,全家举债,有的甚至被逼上了绝路,不知有多少有情人就因为望而生畏的高价彩礼而未能终成眷属。这或许就是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年轻人谈婚色变以及有的人婚后一言不合就离婚的原因。

  高价彩礼风之所以盛行,一是人们攀比风作祟,好面子思想,哪怕家里糊糨子也要打肿脸充胖子。二是男女比例失调,导致适婚女性成为“紧缺资源”,坊间不是流传着一种说法,生男孩是“建设银行”,生女孩是“招商银行”。针对彩礼现象,在网络上还存在一些奇谈怪论,认为高价彩礼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而笔者认为,事实上,高价彩礼不仅已经成为拉大贫富差距,导致因婚致贫以及左右社会价值观念的罪魁祸首。也成为了拦住爱情、亲情的高门槛,让传统民俗变成了颠覆公序良俗的恶俗,是社会文明的倒退。说严重点任其长此以往地发展下去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可以讲,高额彩礼已经超出“礼仪”范畴,是一种应当及早加以消除的社会病态。

  笔者认为,摒弃高价彩礼这一陋习需要多管齐下。首先应加大移风易俗宣传,传播现代文明新观念,引导全社会践行良好风俗。其次应完善法律法规,以法律制度引领形成健康文明的婚姻观、生育观。然后是加大对胎儿性别辨识、买卖婚姻等行为的打击。再就是加大社会保障,特别是对老年人生活的关心和照顾,转变那种靠嫁女收彩礼预防养老的观念。当然发挥党员干部在摒弃高价彩礼之风中的示范作用也尤为重要。(隔山)

关键词:高价彩礼,陋习,移风易俗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