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时政经济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中国担当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储殷 2017-05-15 08:49:3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要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去建设好“一带一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中国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对世界的一份责任与担当,是古丝绸之路精神照耀当代发展的生动体现。

  “一带一路”建设是解开全球化“死结”的中国方式。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这三个“赤字”的出现表明,过去的全球化进程出现了很大问题。全球治理中遭遇的一系列问题伴随着利益纠葛形成了一个困难的“死结”。在全球化遭遇困境的背景下,究竟是迎难而上,用智慧和努力去转危为安,勾画全球化新蓝图,还是各自为政,靠仇恨与对抗来加剧危机,走回战乱颠沛的老路上?

  一方面,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得到沿线国家普遍响应,“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另一方面,反全球化思潮夹杂保护主义与民粹思潮泥沙俱下,为现存的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机制带来巨大冲击。这两者截然相反的背后,体现出的是中国对于解决全球化问题务实负责的态度,是“天下为公”精神在全球化时代的新体现。

  传统全球化路径走入困境的原因就在于治理方式是符合少数国家利益的单边安排,缺乏广泛的合作基础,直接导致了全球化的成果被少数国家的少数人所拥有,发展出现了极大的地域不平衡与阶级不平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这种不平衡性被进一步拉大,和平赤字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正因如此,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这意味着,“一带一路”不会是现有全球化模式的简单“重启”,而是在解开全球化“死结”之后对全球化的重塑与再造。

  “一带一路”是中华民族复兴带来的利益,精神与命运的重组。此次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提到,中国将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中国所做的,是一个受益于全球化的崛起大国对于国际社会的回馈与担当。而伴随中国的崛起与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将重组。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组,第一在于利益。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的高速发展,是中国对全球化红利的充分利用。而在全球化进程遭遇困境之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为全球化“输血”。中国已经可以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红利”,从以往享受全球化进程的后发国家转变为引领全球化造福更多国家和人们的利益创造者。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还是建设更多民生项目,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惠及更多民众,为沿线国家带来更多的共同利益。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组,第二在于精神。自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开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对外界先进理念的引入、吸收与内化。而“一带一路”的建设,则是中国输出自身精神资源的时代。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聚焦发展问题,释放发展潜力;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的目标等一系列精神资源,将会是中国借助“一带一路”为国际社会所提供的宝贵资源。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组,最终在于命运。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把“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让更多的国家与民众了解“一带一路”、认同“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用丝路精神将人类命运紧密相连,从而造福世界,造福人民。(储殷)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担当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