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社会民生

“活起来”是对文物建筑的更好保护

来源: 长江日报 作者:袁浩 2017-04-21 08:32:3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评选结果揭晓,上海四行仓库修缮工程最终全票获选。作为10个入选项目中唯一的近现代项目,四行仓库不仅展示历史原貌,更能有机融入城市发展,让文物建筑“活起来”。(4月19日《解放日报》)

  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保护好各种文物建筑,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据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536001处,其中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这样的局面怎不让人痛心?

  在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中,除了一些地方存在的乱拆乱建现象外,还存在一种不良现象值得重视。即,就保护说保护,将文物建筑束之高阁、待字闺中,认为深藏“闺中”才是不被破坏的保护。这样的保护看似合理,却忽略了问题的根本:为什么要保护“活化石”?因为“活化石”有文化价值,作为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精神家园”。但是,“精神家园”的价值最终必须要通过“活化石”和群众的零距离接触才能体现,文物建筑群众看得见、走得进,“活化石”才会有温度、有生命。

  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一口铁锅每日炒菜,可能使用十几年,如果束之高阁,可能几年下来就锈蚀不堪。在文物建筑的保护中,这样的例子也并不罕见。有许多老屋,居住了数百年未见毁坏,在成为文物保护对象之后,由于居民全部迁出,很快变得死气沉沉,破烂不堪。倒是一些千年古寺,由于僧众常驻,香火缭绕,反而能够容光焕发。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将文物建筑供奉起来,这样的“保护”未必是最优策略,因为文物建筑并非终点,将其利用起来并利用好,才能实现文物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活起来”是对文物建筑的更好保护——一座被使用着的建筑物,不仅可以得到使用者的维护,还可以使更多的人接触它、认识它。(袁浩)

关键词:文物建筑,保护,文化价值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