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集中供热:给你一份蓝天下的温暖
如何让群众既享受到温暖,又看得到蓝天,一度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去年冬季重污染天气发生次数多、范围广、浓度高、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严重影响群众身心健康,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已经到了不能坐视、非治不可的地步。3月31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大会,发布出台了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1+18”一揽子政策性文件,吹响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集结号,一场声势浩大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人民战争在燕赵大地打响。 当前,河北省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去产能、调结构任务非常艰巨,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大气污染问题特别是经常发生的重雾霾天气,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成为影响河北发展的“切肤之痛”。数据显示,河北采暖期天数约占全年的30%,却“贡献”了全年污染排放的近50%,化解燃煤之“疾”迫在眉睫。这次会议将“强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作为重要举措,以此为突破口对燃煤污染综合防治,可以说真正抓住了问题的核心。那么,城镇集中供暖如何去煤减污?就是要以清洁供暖为核心,实行集中供暖和清洁能源供暖,推进终端“去煤化”,这让老百姓有了热切期待,期待着蓝天下的一份温暖。 实际上,在污染源的构成中,冬季供暖的燃煤锅炉被列为首位,既有大型燃煤锅炉的超标排放,又有遍布城市的中小燃煤锅炉的粗放型排放,呼吸之痛迫在眉睫,而燃煤之痛如何解?这就需要城市供热削煤减污,加快对供暖燃煤锅炉实施“煤改电”和“煤改气”升级改造,大力发展集中供热。这次城镇集中供暖专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因地制宜、经济环保,集中为主、分散为辅,提升改造、清洁替代,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基本原则,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全省县城以上城市集中供暖和清洁能源供暖率2017年达到75%以上、2020年达到95%以上,这样的目标让温暖与蓝天兼得。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城镇集中供热“去煤化”任务异常艰巨,不仅所要改善和治理的量大面广,而且清洁取暖成本门槛高。以煤改气为例,城镇天然气管网设施并不完善,利用率低,而燃气企业需要在前期大量投入升级能源消费设备,一台燃煤供暖锅炉单是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和建设成本就超过百万元,再加上在线监测设备成本,一些供热企业称“实在承受不起”。另外,在城中村和农村地区推广洁净型煤也有一定难度,洁净型煤价格(800元/吨)远高于散煤价格(300元/吨),居民还要重新购置燃煤炉具成本,自担费用较重,且不少居民对于洁净型煤认为“贵又不好烧”,很难让居民主动改变多年的燃煤取暖习惯,这就需要政府当好“推手”,企业挑起“大梁”,完善补贴机制,促进城镇集中供热和城中村、农村清洁取暖模式推广。 目前,国家对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大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办法》明确提出,优化煤炭使用方式,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煤炭生产、使用、转化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为此,这次城镇集中供暖专项实施方案立足河北实际,明确提出2017年重点开展优化火电结构和淘汰燃煤锅炉供暖能力替代工作,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供暖。加快供暖专项规划编制、修编工作,提高城市清洁供暖能力。加强集中供暖热源建设,积极推进热电联产机组建设和结构优化供暖替代,淘汰城镇供暖燃煤锅炉能力替代。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供暖,加大辖区内现有钢厂、石化、电厂、焦化厂、化肥厂和污水厂等工业余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天然气、地热能源,特别是在电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可采用电(储)热锅炉、户用电采暖装置、热泵等电驱动热源方式积极发展电能供暖。统筹集中供暖管网建设,加强供暖运行管理,提高建筑能效水平。 毋庸置疑,城镇集中供暖问题折射出的是能源困局的结构性问题,说到底根子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上。河北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煤炭占86%左右,而传统供暖就是以煤为主要燃料,理论上热效率高、节能,但热损失大(达20%-30%),大气污染严重。基于供暖与环保平衡的考虑,城镇“去煤化”集中供暖势在必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城镇化作为近年的工作重心,集中供暖问题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因此,我们必须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强力推进城镇集中供暖,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既要保得住温度,又要留得住蓝天,给老百姓一份蓝天下的温暖。 |
关键词:集中供热,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