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三来”让传统文化别样精彩
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3月18日新华社) 座谈会上,刘奇葆同志的论述让人耳目一新。“深刻认识思想理念是骨骼、传统美德是经络、人文精神是血肉,共同构成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体。”这为传统文化所包含的范畴下了定义。而“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交流互鉴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则更是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指出了具体路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这其中凝聚的是无数先人的思想和智慧,时至今日依然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继承和利用好这些传统文化,这也就是刘奇葆同志所强调的“不忘本来”。“不忘本来”是传统文化的根,如果离开了这一点谈传统文化,那就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不过“不忘本来”也不是照单全收,传统文化的形成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其中难免会有一些糟粕和杂质,这就需要我们有选择地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择其善者而从之,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本来”。 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众多但也有糟粕,外来文化存在缺点但也有亮点,如果我们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很容易陷入固步自封、坐井观天的困局,不能很好地借鉴吸收别人之长,也不能有效地弥补完善自身之短,这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况且,现在地球正在变成一个村子,国家与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产生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吸收外来”,不能使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交融,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就会打折扣,这必然不利于提升中国的话语权。所以,在对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继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为了继承而继承,而是为了指导实践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着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所以继承传统其实是为了“面向未来”。传统的文化要想“面向未来”,首先得让现代人易于接受,这就需要赋予传统文化以时尚元素和现代气息。近一段时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文化类节目,表现的其实都是传统文化但形式却新颖生动,这就会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趣,进而得到广泛的传播、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案例,也是使传统文化能够“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坚守“三来”,选出最优秀的“本来”,吸纳最精华的“外来”,直面最美好的“未来”,这样传统文化就有了根和魂,就有了更丰富的现实意义。如此一来,传统文化必然是别样精彩!(高永维) |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新,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