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不看广告,看疗效”
“最严格的评估考核”写入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热议。他们认为,脱贫攻坚难度越大,越要实事求是。要从整顿作风、健全制度、创新方法、加强监管等方面努力,杜绝脱贫攻坚造假问题,确保真扶贫、真脱贫。(3月13日《河北日报》) 近两年,“扶贫、脱贫”成了社会热词,“精准扶贫”“攻坚脱贫”“生态脱贫”“脱贫牛人”等,无一不体现出“脱贫攻坚”是当前我国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第一民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国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当然,脱贫不能只喊“口号”,而没有实际行动;不能只看“广告”,而忽视实际“疗效”。 回顾2016年的脱贫情况,可谓扶贫攻坚首战告捷,超额完成全年减少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任务,扶贫工作不断细化,扶贫准度不断增强,脱贫成效明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劳务输出、教育和健康扶贫,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新扶贫协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这些新的脱贫目标和脱贫计划,让广大群众倍感温暖,让脱贫干部和贫困人口倍感自信。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扶贫攻坚是一场长期战,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越往后扶贫难度越大。但越是如此,越是要压实责任、注重实效。尤其是要严格做好考核评估工作,这是落实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最后一道关口,必须严防死守,不能有丝毫的“差不多”,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这是对广大扶贫干部的告诫,扶贫脱贫必须求真务实、严格把关,决不允许出现脱贫数据造假、脱贫政绩“注水”等问题。 现距离“军令状”的期限还有三年时间,在这样一个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脱贫干部要“撸起袖子”,以“绣花功”做好各项扶贫攻坚工作。因为在脱贫攻坚战中,需要的绝对不是华丽的“广告”,而是真抓实干的行动和实打实的脱贫“疗效”。 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攻坚脱贫工作也是如此。农村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环境原因、经济原因、政治体制原因、文化素质原因、健康状况原因和救助方法原因等。“穷因”不同,扶贫的方式方法就应该有所不同,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扶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绝不是单纯的物质帮助,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先要扶志,要从“精准扶贫”精神实质入手,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彻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摘掉“贫困帽”。(赵霞) |
关键词:脱贫攻坚,最严格,评估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