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时评 >> 时事快评

让《中国诗词大会》这股综艺“清流”细水长流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苑玲玉 2017-02-10 10:51:4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最近“武亦姝”这个名字,突然在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被刷屏。她是上海复旦附中的一名16岁高中女生,因为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表现出色,强势攻擂北大女博士陈更,成功成为当期擂主。不少人感叹,她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更有观众表示,孩子看完节目后,自觉地开始背古诗词了。“大会”系列能做到文化内涵与收视率兼顾,格调与“地气”齐飞,被不少网友激赏为综艺节目中的清流。(2月7日央广网)

  “大会”系列到底好看在哪儿,让收视率和口碑“齐飞”?除了多维度的对决模式增加了比赛的紧张感和趣味性,更多的是拉近了诗歌与生活的距离。“大会”的看点不仅仅局限于比赛对垒,更有意义的是在选手答题之后,由学者嘉宾介绍这首诗词的内涵、诗人的创作背景等,每一句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魅力,而不是简单的诗词记忆,单纯的含义理解。平时,那些出现在课堂上的古诗词,并带有考试目的的背诵让诗歌本身的意蕴和情怀大打折扣,随着考试的结束,这些带有情怀的句子也在记忆中随之殆尽,因此,当看见沙漠时只会说“好多沙子啊”,却忘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大会”正是让单向传播变成双向互动,让不少观众也会融入其中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正是这种雅俗共赏的特质才让寓教于乐的作用得以体现。

  不靠娱乐明星却能获得高收视率,诚如《中国诗词大会》的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所说,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大会”系列的走红其实暗合了社会中本就埋藏着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同时又能改变以往文化宣传“自说自话”、“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将娱乐节目模式和文化传播结合起来,观众的距离感消失了,传播效果自然好了。

  不少人说中国诗词大会是综艺界的一股清流,的确,能够在各类明星真人秀中脱颖而出,实属难得,但是如何让这股清流细水长流却是值得思考的,既保持趣味性又要兼顾参与性,这就需要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尤其是诗词类的节目,有难度的诗词难免会“生僻”,耳熟能详的诗词却又有种“小儿科”的感觉,最后逐渐走进“死循环”。

  其实,笔者认为诸如“大会”系列,“见字如面”等文化气息浓厚的节目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在快餐时代,唤醒人们内心的安宁,用内心的安宁打败浮躁,在传统文化这片厚土中汲取营养,让我们发现除了每天刷微博、发朋友圈,寸手不离手机之外还可以用诗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让诗词不仅仅成为考试中的几个填空,而是成为生活的情趣和情怀。(苑玲玉)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综艺界,文化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