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眼里的年
年,在我们中国,是唯一最重要的节日。无论年的内容,年的内涵,年的文化,年的习俗,年的礼仪,年的消费等,哪一个方面,都称得上无与伦比。年在每个人眼里,都是独一无二的。尽管这样,年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又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孩子眼里的年。是穿新衣,是戴新帽,是放寒假,是贴春联,是贴福字,是回家看爷爷看奶奶,是去姥姥姥爷家,是“少的给老的拜年”,是老人给的压岁钱,是放鞭炮,是看花灯,是猜灯谜,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准备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哪一项活动,都让孩子兴奋不已;哪一项活动,都让孩子津津有味;哪一项活动,都带给孩子新鲜刺激;哪一项活动,都不能落下他们。孩子们对年充满期待,充满好奇,他们最爱过年,也最盼过年。 大学生眼里的年。作为大学生,每天睁眼是学习,闭眼是学习,白天是学习,早上晚上还是学习;有时为了考试,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不敢放下书本。一年在忙忙碌碌中学习,一年在忙忙碌碌中度过,过年了,放寒假了,学习已告一段落,新的学期还没开始,趁着寒假好好在家歇歇,好好在家补养补养,好好和中学同学聚一聚,好好走一走亲戚、看一看朋友,甚至在父母面前撒撒娇。而大四的学生,就是过年了,也不能不把找工作的事情放在心上。 未婚青年眼里的年。不论你的工作好坏,不论你的条件如何,大学毕业了,参加工作了,就要考虑找对象。一毕业就二十三四岁了,工作了一两年,还没找到对象,做父母的,甚至比儿子闺女还着急;姑娘到了二十五六岁,还没搞上对象,父母就坐不住了,甚至托亲戚找朋友,千方百计要帮闺女介绍一个,颇有“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味道。这孩子找对象,谁也不愿降低条件,父母再急、再催,他们总是“我行我素”;他们回家,最担心是父母“催婚”。 中年人眼里的年。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要挣钱养家糊口,要挣钱买车买房,哪都需要钱。孩子上幼儿园要上最好的,孩子上小学要上最好的,孩子上中学要上最好的,孩子上补习班要上最好的;这些压力,孩子可能体会不到,年迈的父母可能理解不了,但作为孩子的父母,作为父母的孩子,最有体会。要不怎么会有“中年人最累”一说?这些不易,回家也不能说给父母,只能“打碎牙往自己肚子里咽”;自己再不易,也要陪老人高高兴兴过个年。 爷爷奶奶眼里的年。在爷爷奶奶眼里,年是掰着手指算日子,年是盼望儿子领着儿媳、孩子回家过年,年是为过年精心准备年货,年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年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年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年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唠家常,年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酒饮茶。年是爷爷看孙子放鞭炮,年是孙子在前面跑、爷爷在后面追;年是奶奶忙忙活活三十中午的煎炸烹炒,年是奶奶安排初一去给谁谁拜年,初二、初三要去看谁。 姥姥姥爷眼里的年。我们这一代人,一个孩子的家庭,占据了大多数,年轻时对这个问题倒没有意识到什么,现在就觉得如果闺女一家不回来过年,就像缺少了点什么。缺少了点什么呢?盘点来,盘点去,才发现不缺钱,不缺房,甚至不缺车,就是缺少人气;平常呢,还显不出什么,过年了,看别人家人来人往,热热闹闹,心里就有点失落。可一想,人家姑爷家孩子也不多,来这里过年,就去不了爷爷奶奶家,唉,又有谁能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年的看法各不相同。这也是年丰富多彩的一个理由,也正因为如此,年才令人向往,才令人期待,才收获满满。有了这样的理由,每一个年才都过出了新意,才都融入了人们太多的情感,才都有了更多的憧憬和追求,才都有了一年又一年不同的收获。(唐剑锋) |
关键词:文化,习俗,礼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