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时评 >> 时事快评

为何《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茂君 2017-02-10 10:51:4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鸡年新春,央视强档播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引发如潮关注。关于诗词的讨论,一度成为关注焦点;关于选手的探讨,一度激起轩然大波;关于比赛的热度,一度火热高居不下。武亦姝等表现抢眼的选手,瞬间成为最抢眼的“网红”,被网友盛赞“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档节目缘何引发如此关注?热议的背后,我们又该有怎样的思考呢?

  在如今这个快餐时代,书本、诗词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手机、微信等新时代产物成为我们“新宠”,是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如蒙曼教授所说:“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但需要被激活。”《中国诗词大会》提供了合适的土壤,让人们“诗心”的种子开始萌芽。

  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一方面。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学习、重温那些世代相传的诗词,并不是因为其将消失毁灭,而是因为它们记述了我们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和智慧力量,是我们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或许还是有些人难以理解,现代生活中古诗文究竟有什么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积累的瑰宝,古诗文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古诗文不能用“是否有用”来衡量,它带给我们的是潜移默化且根深蒂固的影响。它能改变你的气质,树立你的精神,塑造出一个独特的你。

  在这样一个“五光徘徊,十色陆离”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人们需要精神上的东西,而诗和其他任何形式相比,是最属心的。希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够一路走下去,让古老的诗词歌赋再度焕发青春,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李茂君)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网红,文化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