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指导标准,让群众负担“轻”下来
“筹办一场婚礼,花掉父母半辈子积蓄”这是当前农村婚嫁盲目攀比彩礼的普遍现象。对于近年来节节攀升的彩礼钱,2016年12月27日,濮阳台前县下文件,对红白事标准进行了明确要求,要求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不执行要被惩戒。(1月4日《河南商报》) 中国长期是一个人情礼法社会,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养老送终等民风习俗,看上去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仪式和习惯,却对百姓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也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婚丧嫁娶讲排场、比阔气的风气,在一些地方又有所抬头:生子、当兵、升学等,都要大操大办;结婚彩礼要“万紫千红一片绿”(一万张5元,一千张100元,以及50元钞票若干)、要“一动不动”(一辆汽车一套房)等,许多群众对此也是苦不堪言。 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历史传统的原因,也有社会关系的影响;既有社会生产力的根源,也与群众的思想观念、素质有一定的关系。总的来说,一方面是群众之间的攀比心理作祟。随着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改善,可是群众思想理念比较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导致相互攀比,虚荣心作怪,婚丧嫁娶总想讲排场,搞得热热闹闹,以显示自己的身价和地位,甚至有的家庭的确经济比较困难,无力大操大办,家中无钱,宁肯借钱、贷款也要赶上潮流;另一方面是群众不愿吃亏心理所致。由于人情风越刮越盛,人情债越积越多,一些人认为原来送出去的礼金太多,遇事不操办自己会吃亏,有的人不惜刻意在生活中“制造”各种值得庆贺之事,以达到收回礼金的目的。 事实上,中央不但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而且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格外关注。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四风”问题,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将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作为执纪监督的重点。2016年12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彩礼指导标准的出台正当其时。从濮阳台前县的《指导意见》中不难看出,提倡喜事新办,提倡简化婚前程序,简约订婚、结婚形式;进行彩礼控制,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提倡“不要房、不要车,自己家业自己创”的自强创业观,摒弃因婚借贷、婚后还账尤其是让老人背账还账陋习,的确能让群众的负担“轻”下来。“如今统一规定了,攀比心理就不存在了,可以节省2万到3万元还不丢面子,谁不喜欢?”村民的反应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当然,破除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的陋习不可能立竿见影,我们必须坚持疏堵并重、破立结合的原则。首先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形成勤俭办理婚丧事的自觉性;其次要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加大对违规大操大办的监督和处罚力度;最后要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和影响群众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把握好这一对关系,彩礼指导标准才不至于变成一厢情愿。(丁恒情) |
关键词:婚丧嫁娶,民风习俗,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