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除陋习,莫让元宵“节”变“劫”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为了庆祝节日,欢庆团聚,一些习俗不断得以传承。关于元宵,大部分习俗还是很靠谱接地气的,如张灯结彩观灯会,热气腾腾吃汤圆,无不象征了百姓对团圆平安的向往,代表了对美好生活的热情。但是也有一些习俗因为安全、环保等因素,也许应该得到改变或者改良。 比如放“孔明灯”,虽然寄托了大家对美好的祈福,对团圆的心愿,但是此种行为无疑对环保不利,而且多处报道有因孔明灯未燃烧完就落地造成严重火灾的消息。所以为了大家的平安,还是改变这一习俗比较好。 还比如“偷青”,就是很多乡下至今仍保留着的一种古老习俗,每逢农历十二至十五日晚上,人们可以暂作一下“贼”,“偷”一点别人菜园里的蔬菜。据说,如果偷菜挨菜园主人诅咒得越刻毒就越“旺相”。另外,如果偷回的青苗,如有生菜则寓意“生财”,有萝卜菜头则寓意“彩头”,有青葱则寓意“人聪明”,有大蒜则寓意“好打算”……这种习俗的由来已不可考,民间传说纷纭。有一种解释是这样说的,在旧社会,穷苦百姓热盼在正月新春一年之始讨个“生财”的“彩头”,过上一个“好打算”的吉利日子,由此便渐渐形成了“偷青”的习俗。“偷”是不光彩的事儿,但这也能说明在旧社会老百姓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对穷苦命运的抗争精神。但是这一习俗在实际的演变中变了味。有的人居然开着车去农民地里明目张胆地“偷”一车车的菜,可怜的农民辛苦那么久的成果都被偷了,心情肯定特别郁闷却又无可奈何,有的只能放狗咬人。有的地方甚至因为偷青这事发生冲突打闹,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 还有烧纸钱等,虽说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尊重与孝敬,但也是不够环保科学的。改成清明元宵电子网上祭祖就比较靠谱,毕竟斯人已去,唯物主义的我们也知道他们也无法真正收到纸钱,这个地球的资源也有限,形式改革但是内涵不变,只要有心怀念,又何必在乎具体形式呢? 大家的本意是好的,沿袭这些习俗也是为了幸福快乐,但是当这些习俗已经变了味,不再适应当前的生活时,也许就该改良或是革除了。毕竟革故鼎新才能推进社会进步,历史、习俗的传承也需要懂得取舍与扬弃,取其精华才有更精彩的未来。相信虽然庆祝的形式在改变,但是团圆、美好的节日内涵是不会变的。(龚慧兰) |
关键词:元宵节,习俗,传承 |